愚家英语谁说一定要把课文背起来的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6169106.html

愚家英语群运行至今,昨天开始出现了2个“逃兵”,包括我在内现存71人。当然,肯定还有少数“偃旗息鼓”的,会不会重新再来也不好说。从1月1日到现在,不过也就73天,有些加入甚至没有50天,放弃也太快了。

“逃兵”浪费了我一些时间和精力,因为得看报名信息审核、复制邮箱、制作邀请函、发邮件,这是我为他们无偿付出的善意和代价。如今他们一句话都不说就溜走了,就轻易践踏了这些付出,虽然我不生气,但他们的行为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这件事告诉我,有些人是很随便的,轻易夸下海口又可随时翻脸,没有信誉可言,占便宜的思想很浓重,只要自己没损失,就可以随便麻烦别人。至于别人要付出什么,承担什么代价,从来不会替别人考虑。所以我劝大家做“好人好事”,除非怎样都无所谓,不然一定要擦亮眼睛,挑选适当的对象,以免自己心塞。

不知道他们平时怎么对待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的,但我从来都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也从来没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做事情。我是冲着“成功”而去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除非出现重大的方向转变,不然我会干到底。

与逃兵不同,我一路高歌猛进,现在已经读到第39篇了,进度比预期的要快一些。因为我最近将朗读的频率提升到每天80-遍了,想快点把英语的学习任务通关,好腾出时间去学新东西。

现在每天大概要花2小时在朗读英语上,其实也等于多了2小时的拉筋时间。这些时间是我工作久坐之余休息用的,就省得去看手机,眼睛能休息,也锻炼了口腔肌肉和气息控制,还对练功有帮助,一举多得。

昨晚我就感觉到“都回来了”,读英语开始有大学时那种流利的体会了,速度和流畅度都有了显著提升。相信坚持把这篇都读完,我的英语水平绝对可以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甚至赶上我妹妹(专业八级的英语专家)也不一定。

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件小事,没有什么难度,时间的安排而已。但大概对逃兵而言,是不可完成的艰巨任务。如果他们连这种自己可以控制的小事都做不到,其实也就不要妄想什么大的目标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可能有人会奇怪,我读了39篇课文遍,是不是都背下来了?如果记不住,有什么用呢?

上次也有读者问过类似问题。我确实没背下来,只是隐约有些印象,但看回课文就很熟悉。不过我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背下来”,而是练习“英语肌肉”。

况且,我从小到大学习,从来也没有“非背不可”的认知和习惯。我最讨厌的就是背诵,特别是语文,如果不是老师第二天要课堂抽查或考试确定要出的部分,我是一律不背的。只有历史、政治这种明确是考试要出的题目范围,我才会背。

英语我是从来不背的,就是朗读,结果我英语大学之前基本一直是第一名,什么考试都能轻松应付。因为考试它也没有类似“语文默写”的题目,都是灵活的应用或从课文抽取关键词句而已,原原本本地背诵全文或记住某些句子没有实际意义。

在现实中,我们能把汉语讲好,不是靠背诵或刻意记住哪些中文句子就能脱口而出的。外国人应该也不是靠背诵或记住哪些英文句子才能运用好英语的。

从来就没有一种语言是靠“记住”学会的。

恰好相反,我们学语言都是不知不觉就会的,靠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不经意重复”,直到变成“肌肉记忆”。只要我们把字、词、句子重复足够多的次数,就一定会“熟能生巧”,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真正会了。

如果以开车为例,从来也没有一个人是靠记住所有行车路线才能上路的,都是有大概的路线意识,再看实际路况操作,走到哪,遇到什么情况再随机应变。

如果我们学习的知识都要背诵、记住,那大脑就转不动了。或许有人被《诗词大会》或《最强大脑》这种展示高超记忆力的节目所震惊,觉得学习成绩差、效率低是记忆力不好,那可真是误会大了。

我知道,确实有人在考试中记不起东西,明明背了很久,但还是很容易遗忘。也有人利用所谓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记得牢固一点,但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

因为完整记忆只能管一时,人类的大脑机制就是会让我们不断遗忘具体细节,谁都阻止不了这种趋势。而大脑之所以要遗忘,是为了让我们“留住最核心的东西”。这个过程就像“金矿冶炼”,进去的是一整块矿石,出来的就只有0.01%不到的金子。

如果你想让大脑留住“矿石”,那就永远得不到“金子”。况且,“矿石”占据的容量太大,也装不了多少。所以,依靠记忆、背诵方式学习的人,很快都会遇到瓶颈,通常在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感觉吃力了,到初中就压力很大了。

典型例子就是读书,很多人总以为“读书要记住里面的内容”,不然就等于白读了。这个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就像吃五星级餐厅,还妄想把食物永远留在肚子里。其实读书最重要的是对大脑和内心的启发,哪怕最终只能获得“一句话”或“一个念头”,也已经是最成功的阅读体验了。

我从开始识字以来,(不含教材)已经看过至少0本书了,其中90%是在我读大学之后才读的。大部分是一周用5-6个小时读完的,大多数书甚至都记不住书名了,但这么阅读下来的价值是巨大的。假设一本书仅有一句“箴言”留在我的脑子里,我也获得了0句箴言。

对比之下,我已经基本把整个森林都逛得差不多了,有人却还在纠结“几棵树的细节”。这就是所谓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年人最大的麻烦就在这里,想要一个“确切的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的体验”。可以说是“成见”,也可以说是“成蒙”(与童蒙相似)。

童蒙是很好教的,没有成见、先入为主,不懂就问,有道理就接受,没道理就不听。成蒙不一样,哪怕不懂,也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知道自己“思考的方向”错了。

上述问题就是“成蒙”,她已经默认“记住是学习的目标”了,不会从常识、常理的角度去思考了。这种,我们又可以称为“知识障”。这种只能敲打,敲得醒就可以教,敲不醒就没办法。

还有一种,会说“老师你的文章我看不懂,我不会,只能问你”。

他们就不会想,老师写一篇文章要好几个小时,已经很方便他们了,不会再花半小时多看(读、抄)几遍;也不会想,不会的东西那就自己去学,不会是自己的事,跟老师有什么关系;更不会想,自己麻烦了老师,花费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要回报什么给老师。

归根到底,成蒙就是小时候的学习方式出了大问题造成的,只会“死记硬背”,三板斧用完了,就“叫救命”等帮忙的。这个问题现在很严峻,和“半途而废”有很密切的联系。

成蒙我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童蒙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