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限时训练16老熊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______________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______________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______________、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______________……();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润泽妥善杀鸡取卵如火如荼B.润泽妥当以卵击石如日中天C.滋润妥善杀鸡取卵如日中天D.滋润妥当以卵击石如火如荼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B.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D.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尊敬的王好古教授:我们研究会寻思于年9月21日在省城茂源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想让您就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聊聊高见。敬请抽空出席。顺祝健康!云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邀请人:李民生年8月27日2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节日内涵。请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写,结构与示例一致。(6分)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微雨,清扫祭台怀亲人。17.A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润泽:雨露滋润,不干枯,使滋润。滋润:舒服。结合“都江堰”“一方”分析,选用“润泽”。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修饰“利用”,选用“妥善”。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结合“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分析,此处主要讲只顾眼前,不考虑未来的意思,选用“杀鸡取卵”。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形容“环保公益活动”的状况,选用“如火如荼”。故选A。18.B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项。“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项。句序不当,应该是先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后说“留下了满目疮痍”,排除D项。故选B。19A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后面“保护环境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保持句式一致,排除B项、D项;结合“强大动力”分析,“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C项。故选A。20.①“寻思”改“决定”;②“搞个”改为“举办”;③“想让”改为“恭请”;④“聊聊”改为“发表”;⑤“抽空”改为“拨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邀请函,题干要求指出“不合书面语体”的五处,也就是说要找出所给材料中五处使用口语的地方。①“寻思”是口语,不符合语体要求;另外,“寻思”的意思是“思索、考虑”,而材料中“于年9月21日在省城茂源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是已经定下来的事,故应改为“决定”。②“搞个”是口语,意思是“举办一个”,不符合局面语体要求,应改为“举办”。③“想让”是口语,材料中用来邀请教授参加会议,对教授不够尊重,且不符合邀请函语体要求,应改为“恭请”。④“聊聊”是口语,就是“谈一谈”的意思,材料中用来指教授的发言,不得体,当改为“发表”。⑤“抽空”是口语,意思是“抽出时间”,不符合语体要求,不够庄重,应改为“拨冗”。21.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望远思故人。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解答此题,首先应分析所给示例的特点,“暮春三月”是时间,“梨花微雨”是季节特征,“清扫祭台怀亲人”,是节日内涵。然后仿照此形式进行写作。注意表现节日内涵要贴切,如元宵节要突出团圆,端午节要突出纪念,重阳节要突出思亲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