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小朋友,收到地球法庭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你好。
这里是地球法庭,我司作为地最权威也最隐秘的司法机构一直致力于维护所有地球居民的合理权益,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近日来,我司收到大量来自动物们的上诉,控告人类侵犯起合法权利,这一系列,案件将于今日开庭审批,不知道能否邀请你作为特别陪审员于法庭现场,和我们一同探讨地球未来的发展。
这当然是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头,我们今天就借着这本《来自濒危动物的审判》,来聊一聊濒危动物。
在四十六亿年前地球在宇宙中诞生,刚诞生的地球一片荒芜经过四十五亿多年的漫长的发展,才形成丰富多彩的环境以及生活其的生物,可是仅仅在人类出现后的几百万年里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多年了,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给其他生物造成了大量的伤害。
除了已经灭绝的和未被评估的物种,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N的数据表示,处于易危,濒危,极危状态的物种数量高达22,种以上,全球每天大约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便有三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到底给动物们造成了什么危害呢?
在故事里,我们以法庭审判的刑事判定了人类三条罪名,也是人类给动物造成的三大主要伤害。
首先是破坏动物的栖息地,
人类任意改造环境,造成动物被迫离开栖息地甚至死亡。从猿类分离出来后,随着人类的演化,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与日俱增。原始时期由于智力和体力的低下,人类依靠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得以生存。只是大自然的被动消费者随着对大自然的认知日益增加,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到了农业社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从接受大自然的赐予转变为主动索取。
踏入工业文明时代,技术的发展逐步驱散了大自然的神秘感,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从敬畏变成了征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逐渐在人类价值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就在人类获得改造自然的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时,却发现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
陆地方面,除了故事提到了大猩猩外,我国国宝大熊猫也处于濒危状态。大熊猫只将竹子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因为人类的开发活动导致了大片竹林消失,大熊猫的食物越来越少,栖息地也被割裂,分离后的大熊猫难以找到交配对象,加上大熊猫自身繁殖能力比较低,熊猫宝宝存活率又低,大熊猫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了。
水污染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但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却没有达到排放标准,因此河流海洋里的污染物严重超标,而生活在其中的生物也因此受到了伤害,白鳍豚是世界上罕见的栖息在河流里的淡水豚之一,它们的数量原本就很少,河流被污染之后,他们的数量也就更加少了。年科学家们怀疑白鳍豚已经灭绝,虽然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证据可以间接的证明白鳍豚的存在,但是白鳍豚灭绝的可能性还是非常的高。
除了陆地和水源外,大气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工农业生产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的变暖则影响了北极熊的生存,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北极熊捕猎的场所浮冰和它的食物海豹都在不断的减少,使得北极熊面临灭绝的危机。同时北极熊为了寻找食物,被迫向南迁移,和灰熊杂交生产了许多混血后代。纯种的北极熊越来越少,森林,竹林的破坏、河流,海洋的污染、温室效应的加剧,都证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人类在缔造文明的同时,也在摧毁着文明依存的环境。
除了破坏动物栖息地之外,人类的滥捕滥杀给动物造成了第二大伤害,人类的狩猎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了。随着捕猎工具的不断进化,动物消亡的速度不断加快,几乎没有人类不能捕杀的动物,连老虎、大象这些比人类强壮数倍的物种也濒临灭绝。虽然各个国家都制定了保护濒危动物的法律,但是出于对皮毛制品、首饰、工艺品、制药等方面的需求,偷猎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从道德层面来说,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是地球上的物种,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应当彼此尊重,平等对待。但对于那些偷猎动物的违法人员来说,这一理由并不能阻止他们继续捕杀动物。只有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才能意识到保护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虽然某些生物对人类的价值还尚待挖掘,但是至少多一种生物的存在便多了一份探索未来的可能性。以大象为例,象牙制成的首饰和工艺品备受人们的喜爱,可是想要获得象牙就必须杀死整头大象。由于象牙贸易的存在,无数大象被人类捕杀,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象死于癌症的几率只有5%,而人类因为癌症死亡的比例则高达17%,这意味着人类也许可以从大象的身上发现治愈癌症的办法。
那么如果象牙贸易继续进行,大象灭绝后,人类研究癌症的途径便又少了一种。所以无论是出于道德方面的考量,还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我们都应该努力去保护每一种生物,给未来留下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一种伤害跟人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人类还是需要为此付出主要的责任。那就是外来物种入侵,也就是指人类将一种物种带到了他们原本不存在的地方,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比如第2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用船往关岛上运送猫和猪,但是船上不小心混入了棕树蛇,棕树蛇来到关岛之后,捕杀了大量的关岛秧鸡,造成了关岛秧鸡的野外灭绝。再举一个例子,澳洲野犬由人类驯服后跟人类的家犬杂交,产下了越来越多的混血犬,纯种澳洲野犬的数量则越来越少,人类把澳洲野犬放回野外后,又导致了当地的袋狼的灭绝。
由此可见,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稳定的生态系统,随意的增加或者减少某个物种,都有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人类并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即使是对人类可能造成伤害的动物,也不能随意的灭绝,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能力。虽然列举了这么多人类伤害动物的行为,但人类意识到动物的危机之后,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除了成立环保组织,制定法律法规外,人类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物种信息库,以便更加科学的制定保护与保存物种的决策。
人类还创建了自然保护区,保护一些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人工饲养濒危动物。等到动物们再次拥有了野外生存的能力时,再将它们放回到大自然当中。拯救濒危动物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拯救过程当中各类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所幸努力并未白费,许多动物已经从灭绝的边缘又被救了回来。比方说朱鹮曾经是亚洲东北部森林和农田中常见的鸟类,以实用小鱼小虾为生,由于森林不断被破坏以及农药的滥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朱鹮继在俄罗斯、日本、中国消失了。
直到年,科学家终于在我国陕西发现了仅存的7只朱鹮,其中有两对成鸟和三只雏鸟。发现朱鹮之后,科学家们为复兴中还做出了各种努力,为了防止朱鹮被蛇类和鼬科类动物捕杀,其实朱鹮所在的巢树被全方位24小时严格的监护。同时科学家尽可能的扩大以巢树为中心周围的保护范围,在这一范围内的非拯救活动都被严格的限制,当地农民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国家负责赔偿,不幸掉落雀巢之外的雏鸟也会被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然后再放回野外。此后的几年里,朱鹮的数量逐年递增,到年全世界朱鹮的数量已经从7只增加到了3多只。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对濒危动物的状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如果想和小朋友一起对濒危动物做更进一步的研究的话,可以读一读中国国家地理科学幻想系列丛书之一的来自濒危动物的审判。这本书的作者,大渊希乡是日本京都大学的动物学博士,曾担任日本上野动物园两爬馆的饲养员,现在在京都大学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担任助教,并先生日本猿猴动物园策划。
作者在书内列举了大量的濒危动物,配以他们的详细背景介绍以及外贸的写实插画,方便小朋友们认知更多的濒危物种,在讲述人类对动物造成的伤害以及动物对人类的价值时,此书采用法庭审判的形式,通过动物拟人化的语言,以及人类与动物相互间戏剧性的对决,让小朋友可以像看漫画一样了解动物们的故事,在教育的同时也不缺少趣味性。提出问题外,作者也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告诉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保护濒危动物。
首先了解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
比如塑料瓶是由石油制造出来的,而石油又是由很久以前死去的动物的残骸分解而成,我们许多的衣服也来源于动物,羊毛大衣是用羊毛做成的,布娟是用蚕丝制作而成,羽绒服里的羽绒则是由鸭毛鹅毛填充。还有小朋友们喜欢的食物,比方说汉堡包、炸鸡腿、牛肉串等等,都是由动物做成的。让小朋友们明白,我们依靠了许许多多生物才能生存下来,需要对那些为我们牺牲的动物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教会孩子们从我们能做到的每一件小事开始保护动物。
比如根据动物们的生长期,在相应的季节选择相应的食材,因为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时令,也就是他们营养成分最丰富、数量最多的时期。
如果在这些生物数量较少的时候进行大量的捕杀,就可能导致它们灭绝,而且生态系统间每一种生物彼此息息相关,保护了一种生物,也可能保护了一系列的生物,还可以鼓励小朋友们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传播到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更大范围的保护濒危动物,还能从小培养小朋友爱护动物的意识,成为一个像小太阳般温暖和善良的人。保护濒危动物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行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思考角度和价值观也就不同。
在思考如何保护动物的时候,家长们在这个时候便可以引导小朋友进行换位思考,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让小朋友们逐渐意识到世界的多元性。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和孩子捧起书,就能让孩子爱上书。
共同渡过这个不一样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