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创新火炬传承百年华章
——新时代天津博物馆创新发展巡礼
01:23创新,是照亮前行之路的灵光。百年前,渤海之滨,一群满怀爱国热忱的先进中国人擎着创新的火炬,开启了一段筚路蓝缕的探索征程。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天津博物院由此诞生,成为今日天津博物馆的前身。百年时光,铿锵行过,虽几经跌宕,这家“百年老店”的创新与担当精神却传续未变。“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立于新时代起点的天津博物馆人,肩负文化传承的重任,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寓创新于实干之中,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出新的篇章。
一、机制创新:点燃博物馆快速发展新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天津博物馆人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发展的新气息,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及时规划事业航船前进的航线,使百年老馆蜕茧化蝶,焕发出新的生机。
年,天津博物馆党委制定出台包括《天津博物馆创新发展实施目标纲要》、《天津博物馆创新性人才奖励办法》在内的一系列激励性政策,建立创新机制,为博物馆快速发展寻找新动能、新引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天津博物馆打破以往的管理方法,而着力加强对具有创新性能力的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数年来,新入职员工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98%,专业对口率%,为博物馆带来蓬勃生气。同时,在岗位设置、绩效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对创新性人才及其贡献实现倾斜,营造馆内创新实干的良好氛围。另外,如何对人才加以锤炼,使之具备过硬的本领,是摆在所有博物馆面前的难题。在天津市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天津博物馆联合天津文博院创造性地开设“名师教室”培养项目。该项目面向全市博物馆各专业领域的中青年骨干,以增强业务能力、传承业务技能、开阔业务视野为旨归。至今,该项目已历三期,通过一对一授课、以老带新等模式,培养出各类文物研究、保护以及地方史研究等多方面人才近百名。其中大多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名师教室”项目亦因创造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受到国内文博界的广泛赞誉。
名师教室邀约中科院研究员冯时先生授课
除人才培养外,展览策划的机制调整也备受瞩目。过去,博物馆展览大多由馆领导直接命题,指派专人进行策划,职工的创新热情未能充分激发。鉴于此,馆党委对策展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相关规划中剔除了呆板的模式,而代之以更具主动性、灵活性的项目制——以主策展人为中心成立团队,筹拟选题并经馆学术委员会考评遴选,立项后,博物馆在资源方面给与科学、充足的保障,并将展览项目实施成果列为团队人员绩效、职称等考评的重要依据。经此,馆内专业人员,尤其是青年骨干的创新热情大幅提升。近五年来,在项目制带动下,天津博物馆青年专业人员相继创制推出了《见“怪”非怪——馆藏扬州画派精品展》、《镜影——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铜镜展》《器以载道——心生乾坤寄物语》《动·境——中华古代体育文物展》等一批具有较高品位、多角度展现馆藏文物底蕴的优质展览。其中,《器以载道》展入选国家文物局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动·境》展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器以载道》展览实景照图
《动·境》展览实景照
机制创新不单单是内部革新,还与外部发展环境优化、创造性建立博物馆协作机制相呼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强调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为天津博物馆对外寻求联合发展、创新合作机制提供了契机。自年,天津博物馆积极谋划,主动与京、冀等地多家兄弟馆密切合作。年,天津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推出“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展览,成为三地博物馆协同合作的开端,而随后签订的《京津冀博物馆战略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则标志着联合机制的建立。
三馆签订协议合影
根据该协议,天津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就协同办展、人才培养、文创开发、信息资源共享等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创新的协作机制由此成为联结三地博物馆的强韧纽带,也为天津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带来更多创作灵感与文物资源。短短三年来,天津博物馆相继推出《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燕燕于飞——燕国历史文化展》《天与民藏—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秀蕴斯宅——京津冀近代文化名人故居风貌展》《战国雄风—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等一批反映三地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优秀展览作品。
《金玉满堂》展览实景照
《燕燕于飞——燕国历史文化展》实景
这些展览在实现为国家战略进行文化宣传的同时,更凸显出协同发展联合机制的无穷活力。
二、理念创新:深植办馆角色“蝶变”新基因
进入新时代,我国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在于角色的转变与办馆理念的更新。高扬时代精神旗帜,发挥文化宣传阵地作用,是博物馆理念创新之“魂”,是博物馆角色转变的立足点。有鉴于此,天津博物馆转变以往偏重古代文物展示、单纯强调艺术美学欣赏的做法,创新理念,将博物馆定位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文物的搜集展示者、红色故事的宣讲传播者。
近年来,天博相继推出《永远的红军——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奋斗的历程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组织90年发展历程》《革命先驱廉洁丰碑——李大钊人格精神展》等一批红色革命主题展。
《永远的长征》展览实景照
同时,天津博物馆大力搜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文献、实物,加以研究保护,发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排头兵的职能,不仅如此,天博组织起宣传小队,积极开展“七下”宣讲活动,进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十九大精神,讲述革命传统,使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保护革命文物遗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七进”宣讲活动照
在积极实现理念创新的过程中,天博人决意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足心态,以创新性思维带动博物馆整体角色的转变,并主动出击,积极与新媒体平台寻求合作,以更亲民、更接地气的形式,取得良好效果,也改变了博物馆的高冷形象。经过数年努力,天津博物馆已与腾讯、新浪、知乎、今日头条等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宽广的信息平台与博物馆活动的完美衔接。现在,每一次天博重要展览、活动,观众都可通过网络平台实时观览,即便相隔千里,也能保证与博物馆咫尺相临。
腾讯现场报道照片
年,借百年诞辰之机,天博以空前之力强化与新媒体的对接力度,通过推出H5邀请函、“网红”文物票选、明星讲文物等多类型宣传活动,引爆线上流量的同时,还吸引了十数万线下观众。“百年天博”宣传案例荣获多个创新大奖,如“年全国政务V影响力峰会·最佳突破创新案例”奖(新浪网主办)、“IAI(广告大赛)国际旅游大奖”媒介创意类金奖等。从被动等待观众,到积极借势,寻求融合,化身“网红”,天津博物馆华丽转身的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宣传方式改变,更是办馆理念的创新。
新浪百年网红文物图
办馆理念的创新,不仅让博物馆角色发生转变,更直接的是带动了博物馆实际工作。以藏品征集为例,天博通过社会捐赠、参与竞拍等形式,获得近代天津重要文献、文物近千件套,对郭清天津博物馆乃至天津城市发展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部分藏品已被用于“守望文明百年荣光——天津博物馆-”“鹾之韵——长芦盐业与天津城市文化”等重磅展览中。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的指引下,天博除举办“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等卓有分量的展览活动外,更积极拓宽视野,以拥藏世界的胸怀,面向国际寻觅、征购高规格文物:年,由意大利征购近代欧洲版东亚地图余件;年,由英国征购明清时期外销瓷件。这些珍贵文物不仅填补了馆藏空白,使相关文物收藏更加系统、完整,而且为开展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及策划举办“一带一路”相关展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销瓷文物征集图片
为更好发挥博物馆“城市名片”“城市会客厅”的作用,为城市绚丽的文化风景搭建展示舞台,天津博物馆创造性地发挥了软硬件优势,将文物陈列与文化活态展示熔于一炉:围绕展览开展的民乐演奏与交响音乐会,将文物与音符完美连接;
民乐、交响乐活动组图
定期举办“古风公益市集”,展示津门传统手工艺匠人的技艺,为公益事业凝聚爱心;
古风市集活动图片
“回眸·启新”的跨年夜活动,年年有新意,到博物馆迎接新年已成津门风尚。
跨年夜活动组图
这些活动的成功,闪耀的不仅是天博人的辛勤汗水,更有着对博物馆角色功能创造性发挥的智慧之光。正如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陈卓所说,“天津博物馆的办馆理念是要打开大门,为百姓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享受,展示城市瑰丽的文化风情”。
三、科技创新:为文保事业插上腾飞新翅膀
对于博物馆而言,文物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核心。在强调工匠精神与修复技艺的今天,愈来愈多的前沿性科技成果也被引入文物保护领域。传统技艺与科技创新共同成为考察一座博物馆文物保护水平的试金石。
技艺传承有序、梯队构建合理是天博文物传统修复保护的特点,然而,对习惯了传统的天博人而言,科技性保护却是一项较新的课题。对此,天津博物馆党委迎时而上、顺势而为,数年内组建起由天津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毕业生组成的科技保护专业团队。这支年轻团队组建伊始,即根据国家文物局的部署,担负起建设文物预防性保护平台的重任。天津博物馆也在此方面成为国内文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经过近三年努力,该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工程已于年圆满收官。期间,经过多次反复论证与实验,天博科技团队在本馆文物保护环境与科技监测技术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开创性地建立起一整套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并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和配置环境友好型文物囊匣,对文物保存微环境实施有效的调控。
预防性监测工作场景图
借助该系统,科技保护人员在实现对全部文物库房、展厅和重点展柜等文物保存环境质量及时监测的同时,建立起一套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了将文物保护关口前置,发挥了科技保护的“预防性”功能。
文物真空低氧冲氦消毒作业
而且,对该套系统的科学利用直接推动了天博文物收藏环境的改善,相关管理人员得以对各库区各类文物的收藏温湿度变化有了长时态整体、准确的掌握。以此为依据,在天津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博物馆为全库区加装温控除湿系统,根本性地解决了文物保护的痼疾。
目前,该项目二期工作正在全面铺开。天博预防性监测平台已升级成为天津市辖区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其监测服务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本馆,而是辐射至全市多家博物馆及遗址单位。从蓟北千年古刹独乐寺到创立未久的武清区博物馆,越来越多的天津市域内文博机构均得以共享该平台之利。
文物保护中的科技创新也由此切实展示出其深厚的潜能与广博的发展空间。在尽享创新之利的同时,天津博物馆也由此树立起在本市乃至全国文博界文物保护科技领先的旗帜。
“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创新不能单单依赖个体灵感火花的迸发,其更需要发挥众智,协作联合。为此,天博文保团队在馆党委支持下,再一次发挥主动创新的精神,不囿于博物馆或文博系统,而面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寻求协助。年4月,天津博物馆与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从馆藏文物微生物学研究方面着手,通过对天津博物馆内微生物采样、培养、分离与鉴定,了解有害微生物种类、生长状况与文物本体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数据,掌握一定时期内馆藏文物微生物生长规律,为找出适合博物馆现状的微生物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天博人员在天大实验室进行实验图片
此次合作,不仅推动馆校合作方向向纵深发展,更是利用高校尖端技术与实验平台,解决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际问题的一次大胆尝试。
四、手段创新:催生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新模式
如何“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给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带来焕然一新的文化冲击?创新公共服务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年,新馆开放之初,博物馆党委即根据市民诉求,结合新场馆空间条件,创造性地开办“天博讲堂”,国内外文博机构顶尖专业人员与市民面对面,以文物、展览、教育为讲述对象,掀开古物神秘面纱,让人们了解内藏玄机。
天博讲堂授课照片
该讲堂至今坚持走过8个寒暑,组织专题讲座近三百场,参与听众逾十万人次,不仅成为天津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品牌活动,更成为对外宣传天津文化的新舞台。
随着近年来智慧博物馆潮流兴起,利用网络拓展公共教育的服务半径,成为新的创新课题。天津博物馆通过引入现代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年打造国际领先的公共教育在线平台。该项目借鉴国际流行的mocc(幕课)模式,依托网络云平台,通过短而连续的全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引导式学习,让更多人沐浴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
学生使用天博公共教育在线平台
同年,天津博物馆还携手教育部门,实现“天博课堂”网络直播。十余节课程涵盖“天津的由来”“三次大沽口之战”“租界的建立与拓展”“李鸿章与天津”“中国近代工业的崛起”等主题,围绕近代天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革,揭示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天博课堂网络授课图
近年来,“将博物馆带回家”已成为博物馆服务延伸的潮流所向,博物馆文创备受大众欢迎。在“互联网+中华文明”“百馆百企对接计划”等项目带动下,天博文创结合高校、文创专业公司的智慧力量,打造“产学研”平台,发挥各自优势,放大天津博物馆IP价值。同时,通过举办“天津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头脑风暴文创工作营”等,
天津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大赛
吸引众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天博文创设计提供思路。在此基础上,天博文创开发人员甄选馆内具有艺术创作潜力的精品文物,打造出余种既具有高度艺术欣赏价值,又贴近当今消费者审美需求、实用需要的高水平文创产品。
天博优秀文创商品组图
天博文创还积极与旅游板块融合,开展三维数字化课程,邀请游客亲自体验利用三维设备复原文物的过程,以实现“产学研”与社会实践的连接。
天博文创还深入推进“互联网+产学研数字文创研发”项目,让互联网+应用到设计、生产、监制及销售等方面,实现特色文物系列文创产品“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相结合。在设计和生产环节,天津博物馆与清控文创品牌公司成立“博物馆文创产品(天津)研发中心”,与天津工业大学成立“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天津工业大学联合实验室”,借助专业力量,在文化宣传与消费市场之间找准契合点。在销售环节,上线网上商城,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