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别具特色的桥景风貌,这个社区将红

太慈桥街道国际城社区位于小车河畔、南郊公园旁,社区与车水路由三座桥梁相连,同时又与小车河上的太慈古桥遥相呼应,形成了错落有致、古今结合的桥景风貌。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三感社区”建设的统一部署,太慈桥街道在打造国际城“三感社区”试点中,坚持党建引领,将传承红色基因与挖掘古桥文化相结合,搭建有形平台,构筑无形之桥,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用心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筑“桥”固基强根本、以“桥”为媒促沟通、搭“桥”便民优服务的作用,努力在“三感社区”建设中描绘出一副新的“桥景风貌”。

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

构筑红色之“桥”,密切联系群众

街道党工委通过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党建阵地打造、党群服务提升等措施,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组织体系建设方面,构建“社区——网格——楼栋”的组织体系,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楼群院落,形成社区事务共同参与、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国际城现有3个社区、17个网格,已组建网格党小组17个,辖区66个楼栋中选出65个党员中心户。

党建阵地打造方面,街道党工委统筹国际城一、二、三社区,分别以“加减乘除”四算法创“心”党建,“三促三融”促服务、文化、邻里融合,“五微共治”共建共治社区为主题,打造党建阵地,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有关活动,强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密切干群关系。

党群服务提升方面,将国际城各社区党群服务站提质升级打造纳入“三感社区”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实施,进一步扩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党群服务。此外,成立了“龚继章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辖区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目前,已有75名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队。同时,街道党工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辖区居民群众发放参与“三感社区”建设倡议书以及党员到社区报到的邀请函,着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目前,辖区共有16个党组织名党员报到,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次。

构筑共治之“桥”,紧紧依靠群众

在推进“三感社区”建设中,太慈桥街道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搭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充分征集居民的意见建议,找到社会治理的“痛点”,抓好基层社会治理。

强化统筹,共商共治共享。实行街道联席会与社区居民议事会制度,将社区、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纳入会议范围,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党建、管理服务、共驻共建等重点工作和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并通过街道共建共治微联动群、社区融媒问政小站和国际城“美好家”APP,及时搜集居民意见建议,整合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公共户单位、企业、居民代表等力量,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网吧监管、校园周边整治等问题。

找准症结,直击治理“痛点”。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堵车和小区内部交通不便的问题,街道党工委组织区公安交管分局三中队、中铁国际城物业共商共议,重新设置交通流线、制作安装标识标牌,对小区内部道路通行进行优化提升,并由物业聘用专人成立交通班,对社区车辆进行指挥疏导。同时,建设“社区微公交”,购置车辆3台,设置站点12个,路线贯通辖区行政单位、卫生服务中心、商圈、学校、食堂等重要生活配套区,切实打通服务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完善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按楼栋或楼栋单元划分联防联治服务单元,建立信息员,加强楼栋日常信息的摸排和掌握;组建义务巡逻队伍,实施全天候动态整装出巡;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并在各社区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室”,采取矛盾调解“13”模式(以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为主导,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相互衔接配合),实现“小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不出街道办,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目标。

构筑文化之“桥”,全力惠及群众

太慈桥街道坚持文化惠民理念,通过不断完善社区配套功能、加强文明建设、开展主题活动等措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强化文化发展与交流在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开展文艺演出活动

加强主题打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围绕“一核四同四有”党建引领工作、“谱水岸新曲、绘锦绣太慈”文化主题、“一桥两河”文化元素、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等内容,打造特色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三感社区”建设项目,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坚持文化惠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辖区各组织团队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今年以来,围绕庆祝建党周年、“三感社区”建设等主题,开展了“不忘百年奋斗史、启航梦想新征程”、庆祝建党周年主题音乐会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社区配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由街道党工委统筹推动,中国铁建房地产贵州公司投入余万元建设余平方米的公益性图书馆作为“三感社区”项目,并促成该公司与区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将图书馆打造成为集读书阅览、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社区文化中心,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构筑连心之“桥”,真心服务群众

在“三感社区”建设中,街道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搭建与居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并整合辖区各项资源,积极为民排忧解难。

从民生实事发力,全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联合区人社局、区就业与职业技能开发中心举办专场招聘,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1余个;针对部分区域学位限制导致部分儿童不能入园的问题,积极协调附近幼儿园进行分流,确保适龄儿童都能入园接受学前教育;统筹国际城社区医养中心资源,建立居家医养呼叫平台,将医养呼叫服务延伸到特殊老年群体,保障老年人医养需求,并面向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分类制定“医养包”,为其精准提供高品质的全程医疗及助餐、助浴、助医、助急、助洁“五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利用国际城水岸广场现空置存量物业约平方米,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从细微之处着手,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4月以来,街道党工委通过线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