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神王百洋九省理科状元,两次跳级,高考7

年的炎夏,高考成绩陆续出炉,在一众成绩斐然的高考状元里,一位摘得九省高考最高分的状元尤为引人瞩目。

这位年仅16岁的天才少年用分的总成绩为自己赢得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入场券”。

而就在几个月前,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保送生资格。将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燕园“邀请函”弃置身后,偏偏要自己走进考场亲笔书写未来的走向。

光阴如梭,时光长河已奔腾涌动12载,这位当年的状元翘楚已然年近而立,如今他在何处熠熠闪光?本期子牙童趣人物观察就带领大家看看,天才少年学神王百洋的华丽进阶之路。

从小天赋异禀

年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降生了一个男孩儿名叫王百洋。做着小医院当护士的母亲对于这个独子最大的希冀就是盼望他自由快乐地成长。

他俩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给孩子报名各种课外兴趣班,让孩子辗转于没完没了的英语、钢琴、书法、国画等繁杂的课业里。

从而因背负上父母莫须有的厚望而过早地负重前行。而是让他自己去发掘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心之所向。

王百洋回忆起童年最惬意的时光,便是坐在父亲的膝头听他念书。人类的起源、朝代的更迭、昆虫的进化、植物的分类……

这个充满了未知的大千世界通过父亲抑扬顿挫的声音渐渐进入他的脑海,慢慢地有了朦朦胧胧的初印象。

王百洋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于是,他掌握了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那就是阅读。3岁时,王百洋就学会了三千多个汉字,完成基础性阅读不成问题。四岁时,他便捧着插画书开始了独立阅读。

头脑聪明,喜欢钻研

王百洋对于科普类、历史类书籍兴趣颇浓,常常读着读着就忘记了时间,知道王百洋喜爱阅读,父亲时常带着他去书店“寻宝”。尽管家境并非殷实,但在买书这件事上父亲一点儿也不含糊。

由于博览群书,王百洋自幼便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喜欢钻研、乐于琢磨的劲头使得他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成为老师最放心的尖子生。

小学四年级时,王百洋随父亲从哈尔滨来到大连,跳了一级上了五年级,一年后本来应该上六年级的王百洋又跟着父亲回到了小学五年制的哈尔滨。

考虑到儿子学习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的掌握速度快,父亲直接让儿子上了初中。连跳两级、换了几次学校的经历对于王百洋似乎没有造成任何困扰,无论来到什么样的新环境。

他都能很快静下心来投入到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这种难能可贵的专注力早已潜移默化地扎根在王百洋的意识里。

10岁就上了初中的王百洋就读于当时学霸辈出的尖子班,每次大小考试成绩排名出来后,年纪最小的他却总能成为占据榜首的常客。

老师看到王百洋天赋异禀,学习能力优于常人,劝说其父母可以让孩子继续跳级。但王百洋的父母却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揠苗助长,因此他们选择让儿子完整地度过了初高中的校园时光。

有自成一套的自学方法

年,王百洋凭借近乎完美的高分毫无悬念地考入了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哈三中学,继续翻新着自己闪光的履历。

随着课业的增多,王百洋在数理化方面展现的优势愈加凸显,年、年连续两年蝉联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

作为校园的风云人物,有关“王百洋一抬眼,老师心发慌”的佳话广为流传。原来,王百洋由于学习进度快,自成一套自学方法。

上课时,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板书,跟随老师的思路运转。而是低着头琢磨着适合自己目前进度的试题,由于王百洋勤思敏学,老师们有时还会跟他一起探讨难题的攻克思路。

王百洋并没有因为成绩优秀而高冷自满,却始终保持着谦和稳重的品质。因此他备受同学们膜拜和老师褒奖。

王百洋也并非大家固有印象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课余时间他还参加了学校的体育社团、英语社团,活跃于演讲比赛中,并积极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活动,把自己的校园生活安排得缤纷多彩。

年1月,王百洋获得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保送资格,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顺理成章地进入燕园攻读数学之际,他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个众人艳羡的保送“门票”,决定在当年6月正常参加高考。

考入北大物理系

这个举动令人大跌眼镜。有人说他太自信狂妄,有人说他不知道珍惜是会后悔的……在一波接一波不解的质疑声中,王百洋没有过多解释,而是一头扎进自己制定的复习规划中,开始备战高考。

年的高考如约而至,16岁的王百洋和其他数千万比自己年长两三岁的考生一道坐在考场里奋笔疾书,笃定地写出了然于胸的答案,也清晰地描画出自己未来的方向。

走出考场,王百洋步履轻松,他知道自己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填志愿时,他没有半刻犹豫,选择了北京大学的物理学专业。

半个月后,成绩出炉,王百洋以分的总成绩荣摘得九省高考状元的桂冠,得偿所愿地收到了北大物理系的录取通知书。

九省高考状元的荣耀傍身,引来全国媒体争先报道。置身燕园,王百洋感受到了浓厚的研学氛围,周遭都是各省出类拔萃的精英。

但他们并没有因高考成绩优异而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反而都如离弦之箭铆足了劲儿充电。

王百洋也是如此,他选择了自己挚爱的物理系,除了上课、去图书馆,剩余时间基本都在实验室度过。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试验进行到关键时刻,他有时候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但依旧精力旺盛。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王百洋的字典里仿佛永远没有“累”这个字眼。

研究生毕业时,王百洋面对很多选择,一条路是留在国内继续深造,另一条路是出国求学拓展视野。

考虑到国内外在科研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王百洋深思熟虑后选择报考美国西北大学,并向导师保证学成之后归来报效祖国。

美国西北大学以严格录取出名,其中中国申请者的录取率不到1%,而当年王百洋便成为这1%的存在。

异国的求学生涯艰辛且孤独,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一道道关卡,王百洋没有退却,每每都是从容不迫地跨过,用更加丰沛的知识储备来武装自己。

学成之后,王百洋没有眷恋国外的高薪诱惑,而是履行了出国前的承诺,归国成为了一位在科研工作室默默耕耘的学者,为推动中国物理学科的发展释放能量。

世间不缺乏才华横溢的天才,但自幼出色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大有人在。

想要始终如一保持卓越的方式,除了老天爷赏饭吃给予的聪颖天资以外,还需要一颗能守住这份优秀的强大内心,如同王百洋一样,目标坚定守住初心。

对于拥有华丽履历却不慕名利甘于低调耕耘的学神王百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