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故事
年,西澳大利亚州的阿里德角半岛,一些自然爱好者在灌木丛生的荒原上,发现了一种没人见过的昆虫。
它看上去隐约有点蚂蚁的模样,可却是一种不寻常的淡黄色,还有一双奇怪的眼睛,很惹眼,显得异常局促不安。人们收集了一些标本,送到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博物馆某位专家的桌上,专家立马就认定这种昆虫是巨响蚁。这一发现使人们极为兴奋,因为据人类所知,类似的东西不存于地球已经1亿年之久了。巨响蚁是一种原始蚂蚁,是蚂蚁自黄蜂开始的进化过程中某一时段的活化石。在昆虫学领域,这一发现仿佛有人发现一群三角龙在某个遥远的草原上啃草一样。
考察队立刻组织起来,可是,虽然进行了最为一丝不苟的搜寻,但没人找得到阿里德角蚁群。之后的寻找也同样空手而回。
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当传闻一队美国科学家正计划寻找这种蚂蚁,而且几乎肯定会带上那种让澳大利亚人显得业余且组织不力的高科技精巧装置的时候,堪培拉的官方科学家们决定先发制人,为找到这种蚂蚁的活体做最后一次努力。于是,他们组织了一队人马出发横穿整个国家。
野外的第二天,正开车经过南澳大利亚州荒漠的时候,一辆车冒烟了,开起来啪啪啪地乱响,他们被迫打破日程,在公路上的一处偏僻驿站普彻拉停留一晚。晚间,科学家鲍勃·泰勒踱步出来透透气,无所事事之间把玩着手电筒,光柱扫向周围的地面。你可以想象出他的惊诧莫名啦,他发现,在他们营地附近一棵桉树树干上爬过的那队人丁兴旺的蚁群不是巨响蚁又是什么。
如果你看过《秘密》的话,你会很清楚的明白一个法则“吸引力法则”。其大意是:人的生活“实相”是由其人自身的思想吸引而来。也就是说,当人们思考好的事情的时候,好的事情就被人吸引来了。如果思考负面的事情的话,那么负面的事情也被吸引来了。从量子物理学与弦论说起,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波,都是能量,因此,我们是什么样的频率,就会吸引什么样的频率。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泰勒想找到巨响蚁的想法向宇宙辐射,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于是泰勒和他的同事在距他们预定搜寻地有英里之遥,在澳大利亚约摸3百万平方英里的旷野中,一小撮能够识别地球上最稀有、最吃香的虫子的人中的一个找到了这种虫子----它的活体只被人看见过一趟,还是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前----而这统统是因为他们的车子在此处因为这种能量恰到好处地抛锚了。
吸引力法则是我在上大二的时候才了解到的,当时真的被吸引力法则给震撼到了。吸引力定律不会管你的感受是好是坏,是你不想要的东西还是你想要的东西,它只是回应你的想法。宇宙没有善恶之分,所以当你表达什么样的频率,吸引来的就是什么样的东西。
如何运用吸引力法则
第一步:下订单
对宇宙发出指令,让宇宙了解你想要些什么,宇宙就会自动回应你的想法。考研的那段时间,我把目标院校的名称写在A4纸上并贴在床边,希望自己每天起床都能看到。
第二步:感受
你要相信你已经拥有它了。要有一种毫不动摇的信念,宇宙就会开始运作安排,从而满足你心中的愿望。
想象,感受你想要的结果已经达到,已经拥有了!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喜悦、快乐。这很重要。因为当你感觉好的时候,你就是把自己和你要的事物放在同一个频率上。同频共振,这个频率将把你想要的同频结果吸引过来。
感受一段时间之后,放下,不要有任何期望。过些时候,可以再次来想象和感受这种已经拥有、达成的感受以作为加固。假如什么时候不自觉地从心中又涌出了期待和怀疑,立刻重复前面那种已经拥有的喜乐感觉将之代替。为什么不要“期待”?因为期待的心态正是缺乏的心态。期待的频率只会继续吸引来期待的状况。“怀疑”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晚上睡觉时,我经常会在脑海里想象自己考上那一天的情景,感受那种喜悦。我确实相信自己一定会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虽然我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如此自信。
第三步:行动
宇宙会给予你所需要的灵感和机遇。去做一切能让你兴奋的和让你感觉很好的事。无论你能做什么,无论你能做什么,只要去做,就有助于把这些东西吸引过来。只要你行动,灵感和机遇就会把你带向你所想要达成的结果。只要你做的事是基于“爱”和“合一”这个前提,跟宇宙实现这个愿望的方向是一致的,你就会感觉很快乐。宇宙喜欢快速行动,不要拖延、不要恐惧。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当直觉、灵感、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必须要马上行动。
说几件考研前一天的预兆,
1.
考政治的前一天下午,我来到实验楼准备背诵四套卷,发现第一套已经快忘完了。如果重新再记忆一遍肯定来不及,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用QQ联系研友,咨询哪些是重点,对方把自己画的重点题目发给了我,说是肖划的重点题目。当时没想太多,反正也背不完,不如就按照划的重点来背。第二天,在考场上,发现五道大题,有三到半命中,结果政治成绩70分,北京阅卷。
2.
下午接着考英语,我中午只留最后40分钟的休息时间,其他时间都用来过一遍背诵的英语作文模板,多余的时间准备看小作文的模板,不知为什么,我感觉邀请函文章的模板特别重要,于是就临时背了一下,上了考场,英语一的小作文就是邀请函类的话题。
3.
考数学的前一天晚上,我在复习不定积分,脑海里突然感觉有一个公式很重要但自己有点忘了,于是打开课本查了一下,第二天早上考数学,一道大题的其中一步就用到了这个公式,我感觉自己太幸运了。可后来一想,恐怕没有幸运这么简单。
为什么我问的人刚好划了政治的重点?为什么背的政治大题刚好中了一大半?为什么英语小作文模板偏偏就挑了邀请函?为什么忽然想起有一个不必定积分记不太清而考试刚好考到?
最终我是考上了自己的目标院校,但我不是很清楚和《吸引力法则》有多大的关系,虽然自己是按照《吸引力法则》去实施,但同时自己的确下了不少功夫。我深信不疑的是《吸引力法则》中的心理暗示效应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你要考研,多想想自己考上后的情景,在内心要坚信,我一定能考上,这种心理机制,用心理学的术语称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如果我对某一事物做了预言,那么,我就会努力在这一事物上实现这个预言。
考研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运气取得的,而《吸引力法则》只是告诉你,如何取得那百分之一的运气,但永远不要忽略,成功还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