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
昨日高考放榜,衡水中学又一次强势宣告了自己“高考 ”的霸主地位。据初步统计,河北省理科分以上考生共27人,衡中独占23席;文科高分段,衡中占半壁江山。最受瞩目的理科状元、文科榜眼也出自这里。说是独孤求败,也毫不夸张
。放眼全国,衡水中学也比其余名校“高半档”。一张曾刷屏过的《清北录取人数最多的10所高中》的图片,最近再度被引爆:
在这组年的录取数据中,衡水中学以人的清北录取总人数,问鼎头名。
依靠着对于学生的严格管理,衡水中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境普通的孩子,用三年青春,可以交换一个视野宽阔、希望满满的人生。
有人说这场交易的代价过于昂贵,但在更多普通老百姓看来,这更是一个守护平等和希望的神话。
衡中学生带课本跑操“为什么大多数高中选择学习衡水中学,而不是理念更加先进的学校,比如人大附?”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说得很直白:
“ 的区别从不是理念,而是赤裸裸的资源。”
然而,当将衡中校史的许多细节研读、推敲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
这所中学带领底层学子实现高考逆袭的方式,绝不只是高压与纪律!
衡水中学的崛起,除了一定的纪律性,本质上是一所落后的公立中学依靠教研崛起,又通过产业化改革(市场化激励、公司化管理、集团化扩张、资本化运作)而登顶的“励志逆袭大片”。这则故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大阶段:
1、纪律兜底:一夫守门,万夫莫开
2、教研称王:海盗精神,一骑绝尘
3、激励护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跨界扩张:左手办学,右手挣钱
从到,它用了将近30年间,从一所看不见希望的贫困中学,变成人人称颂的“应试 ”,又沦为精英社会口诛笔伐的“人性监狱”。而在贫富差距加速扩大的背景下,它一面成为我国“教育改变命运”的 代言,一面又成为教育集团化、产业化弊端的反面教材。
衡中身上有太多经验需要总结,也有太多矛盾需要解决。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一所衡水中学,能顶半部新中国教育史。
2.纪律兜底:一夫守门,万夫莫开
每年中考结束时,都是河北省各中学校长心如刀割的时候。他们辛苦培养多年的尖子生、青年名师,一旦受到衡水中学的邀请函,就会立刻头也不回地离开原学校。
在衡中一枝独秀的高考成绩面前,其他中学敢怒不敢言。
一位毗邻地区的中学校长这样抱怨衡水中学:
“衡中吃的都是掐尖儿菜!那些学生、老师拿到我们学校,升学率照样高到天上去!”
然而,一切都是轮回。如果将时光倒回到年,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当时河北省内被“摁在地上碾压”的,恰恰是今日接受“百鸟朝凤”的衡水中学。
年,衡水中学的围墙还很低矮。今日的学生们 不知道,当年的“前辈们”翻墙逃课都是家常便饭。老师中也有不少“坏”果子,当老师不用买家具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学校的床板桌凳,堪比老师们的自选仓库。
出门容易,进门也很简单,那时的街头青年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翻墙而入,在衡中里无事生非。
学校的混乱彰显着管理者的无力。那时的校长姚海溥工作压力远超“”,他一边央求“敛财成性”的老师安心教学,一边教导屡屡作弊、偷窃的学生,还要和大半夜公然敲女生宿舍门的小混混斗智斗勇……
有些事不是靠勤奋就能解决的。姚海溥校长鞠躬尽瘁,但无力改变衡中被周边的县中碾压、成绩垫底的事实。
终于,心态炸裂的他将一封辞职信拍给了衡水市委。在信中他哀呼:
“人若犯了罪,你们不要让他进监狱,就让他到衡水中学当校长吧!”
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近30年后,有无数老师抢破头颅想得到这份他主动放弃的职务。而他更难以想明白,当年以脏乱差闻名的“衡中地狱”,怎么就成了全中国普通家庭的“升学 ”。
经验丰富的老校长都搅不动的死水,该由谁来接盘?市委领导挨个找人谈话,最终和那个时代的主潮一样,选择相信有才华的年轻人。
接任校长的,是“文革”后首批大学生、37岁的全国 教师李金池。
李金池英雄人物的出场,似乎总要伴着一个听起来不可能的任务,李金池也不例外。接到任命通知的第二天,这位河北省最年轻的校长,拍着胸脯向全校教职工立下了军令状:
“三年之内,升学率拿不到全市 ,我自动辞职!”
话一说出口,其余几所名校的校长都惊呆了。这是怎样的大话?事实上,年的高考比今天的竞争要激烈10倍。年,我国高考录取万人,录取率81%。而李金池上任时,全国高考录取人数都不到75万,录取率不足25%。
况且,一般来说,经济实力和教育水平成正比,衡水在河北省内GDP ,其录取压力只会达到炼狱级别。
大话放出去了,学校的其他管理层焦急地围住了李金池:像衡中这样一个招生范围只有30多万人口的县城中学,怎么才能办出点名堂来?
从扭转校园风气开始。
衡中外的横幅上任之初,李金池愣是把自己的职务从“校长”变成了“警官”。每天晚上,他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思考学校管理问题,而是带着学校领导班子蹲点抓流氓。
流氓喝完酒,晃晃悠悠来到衡中、敲打女生宿舍的门,已是半夜三更。李金池经常带人蹲到一两点,碰到伸出的咸猪手,揪出来先打一顿,然后立刻扭送派出所,回来再安抚女学生们的情绪。
但这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变化,当时衡中还是走读制学校,对社会访客也开放,流氓混混依旧取之不散。
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年,李金池大手一挥,衡中关闭校门,实施住校制,正式走上“半军事化管理”、“纪律 ”之路。这一切最起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保护每个在校生的人身安全。
至少从那以后,衡中极少出现与学生人身安全相关的事件。
严抓校内秩序,学生不逃课、不混日子,成绩自然就提高了。李金池发现,大多数学生成绩不好,和他们天赋不够其实没任何关系,只是这群“熊孩子”几乎没投任何时间在学习上。
基本只靠“严抓纪律”这一招,李金池就兑现了三年前的承诺——年,衡中升学率提升了三倍,夺得全市11个县重点中学的头把交椅。
饭碗保住了,李金池长舒了一口气。但是他意想不到的是,几年过去,在旁人眼中,他已经缔造了一个“衡中奇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如何实现教育逆袭。
毕竟,如果好学生总是从大城市选拔出来、又待在大城市,那小城市将永远无法吸引 人才,而只得接受世代平庸的命运。
没过多久,全国范围内,一场“学习衡中”的浪潮悄然掀起,许多强企业也拿它作为标榜,连作为中国骄傲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都要说:
“我们公司也改变不了社会环境,也改变不了大世界,也改变不了美国,我们就要向衡水中学学习,建立适应社会的方式。”
只可惜,这场全国一起“学衡中”的浪潮,对大多数学校和企业来说,从一开始就找错了基本点——
衡中的底牌,根本就不是严苛的纪律。
3.“误学衡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在这座GDP多年省内垫底的小城,衡水中学每年的高考成绩是每个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北京司机爱谈时事,上海司机爱聊经济,而衡水的出租车司机会骄傲地告诉你:
年,衡水中学单届考入清北人数过百——建国以来,除北京各名校外,这是全国 。年,衡水中学考出了两百多个“清北”,文理科一本上线率都在90%以上。
邱学华(国务院政府特贴教育专家)甚至将衡水中学看作国际教育的奇迹:
“从国际上来看,能不能找到一所学校像衡水中学一样高质量的?没有!美国哪一所中学能够每年有多人考入哈佛、麻省理工……不可能,英国、法国也没有。把衡水中学的样本拿到国际教育上去,国际教育界肯定会轰动。”
如今,衡水中学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三张名片之一。到来的每一位游客都必须体验这“衡水三件套”:
是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
第二是六个核桃,给亲补补脑;
第三是衡水中学,花上千百块大洋在衡水中学转一圈,和英才路墙上的学霸们合个影,这一程才算圆满。
“衡水三件套”年,衡水中学封闭的大门终于打开,面向公众开放有偿参观,迄今已经吸引了二十多万好奇的参观者。从各中学领导到学生家长,只要买票,都可来衡中“朝圣”一番。
外校老师赴衡水中学参观人们身体力行地表达了对于衡中纪律性的赞颂。广东湛江的教育局领导们4次专门包机前来,云南偏远地区的校长们坐了36个小时的大巴,只为参观衡中的管理模式。
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让学生站着吃饭,称是向衡中学习,节省学生们的就餐时间;云南大理祥华中学一学生因午休上厕所被学校警告处分,网上爆出该校领导十分推崇衡水模式。
学生站着吃饭这些访客,抄下衡中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录下“胸贴背式”的跑操,便以为取到了衡中的“真经”,急迫地回去如法炮制。
然而,从升学率角度而言,国内并没有出现第二个衡中奇迹,反而多了不少只有军事化管理、不见高升学率的真正“监狱”。
实际上,衡中内部的老师早就提醒过这些外来客:
“衡中的大门这些年都是敞开的,可以让别人随便学。但他们学到的只是皮毛,内在东西是学不走的。”
可是,如果说,那些干净整洁的宿舍、整齐的跑操方阵、严苛的就餐时间、一摞摞做不完的试卷……这些都是“外在的皮毛”,那么衡中“内在的宝藏”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衡中被大家忽略了近30年的真正的宝藏,是它全国首屈一指的教学教研水平。
有毕业生说,衡中老师给学生出的每一道题,都要被学生打分,出得不好,还要被学生投诉,影响老师评级。因此,老师每天都在玩了命地研究高考题!
4.教研称王:海盗精神,一骑绝尘
每年高考前,在社会上都会流传这样一个“衡中秘闻”:
据说,临考前几天,衡中会组织考生紧急做一套内部研发的“绝密试卷”。据说,这套集结了衡中众多老师心血的密卷,往往能洞穿今年试题的“根本变化”,也因此变成一种“有价无市”的top机密。
今年高考前夕,一名来自山东的考生家长慕名而来,他在衡中门口徘徊了好几天,小心翼翼地和校门口的商贩套近乎,试图从他们那里高价买到衡中老师的高考押题。
可是,连逐利心很强的小商人都摆摆手告诉他“衡中的题从不外泄,你死了心吧”,惹得这位家长只得悻悻而归。但离开之时,他还是对衡中的保密称赞起来,人性真是复杂而微妙的存在。
不只是外地来的家长,哪怕是“近水楼台”的衡水当地人都搞不到衡中的真题。市面上打着“衡水金卷”等旗号的考卷材料,不过是个别教辅机构买了些过往学生的题库,攒一攒答案,“挂羊头卖狗肉”。
“衡水金卷”据传说,衡中对内部教研资料库有着严密的把守,仅有每个学科的教研组长有“保险箱密码”,如有资料外泄,目标极易锁定。
而在当地的小圈子里,如果一个教研组长为了谋利让资料外泄,恐怕他下半辈子将环绕在周围人的唾弃和鄙夷之中。
衡水中学的试题为何值得花这么大力气来守护?这要追溯到李金池笃定的“教研为王”的重大战略。
年,被北大开除的俞敏洪火遍了大江南北。凭借招名师、备好课、用心搞讲义的“工匠精神”,新东方的名师们迅速招揽来逾一万五千名学员,都成为“要用麻袋装学费”的超级土豪。
新东方暑期班报到现场历史无处不巧合。新东方凭借“讲好课”这一最基本的行为一飞冲天之时,衡水校长李金池也看到了备课对于一所公立学校有多重要。他一声令下:
“从今天起,要将学生的升学率转化为老师的教研压力!”
李金池雷厉风行地制定了一系列教研制度,算是提前了20年诞生的“八项规定”:
1、每个学科一周必须有三次集中备课,不准请假;
2、新老教师间签署《师徒协议》,每个人要毫无保留地共享教研成果,不搞个人英雄主义;
3、每学期为教师购置10本以上的教辅资料。
4、作业和考卷上的每道题目,都必须经过衡中的“三编一审”四道关卡,成为“色、香、味”俱全的原创大餐,才能发到学生手中。
5、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写一篇高质量的高考相关论文。
6、斥巨资买断一批衡水中学 使用的高质量题库。
7、再拨付30万专款来购买图书、报刊年年更新。
8、校领导也要担任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连李金池自己都不能例外;
我们今日只看到衡中的学生们扎在题海里,殊不知,最早跳进题海的人不是学生,而是勤勤恳恳的老师们。
到年,衡水中学便将他们的奇迹再上了一个台阶——升学率不再是衡水市 ,而是河北省 。
那段时间,已经有媒体开始将衡水中学报道为一家靠高压管理起家的学校。
然而,衡中的毕业生们早就道出了真相:
“外界把衡中比作‘高考加工厂’,这种说法太简单了。工厂谁不会办?叫几个工人来生产就行了。但教学可没有死的模式,不是24小时不停地学习就能学成高考状元。”
令人诧异的是,衡水中学的学生们每天都能保持8小时以上的睡眠,反倒是日夜无休的老师们,经常平均每日工作在20小时以上。
人们几乎都不知道,衡中最宝贵的资产并不是这批所谓的天才学生,而是全中国最拼命、最团结的教师“敢死队”。
衡中内部流行着一股“海盗精神”:
“海盗就是没有退路,只能抱团前进。如果想当逃兵,一个小船下去,茫茫大海,哪里有生路?”
衡水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春芝主任在考察衡中的教研工作后,一语道破了凝聚这批最强教研军团的秘诀——
“衡中善于把师生基因中那种老白干的烈性都激发了出来”。
请点楼道里的横幅说到这里,新的矛盾又已出现:在我国中学,“教研大拿”单独办班赚外快是教师群体公开的秘密,现在从各培训机构出来的名师,成立工作室、年入千万,并不少见。
但是,这一现象在衡中却几乎不存在,好像没人愿意背弃或脱离衡中这艘大船去“顶风作案”。
原因很简单,衡水中学给了自己的教师无比的尊重、关爱,以及体面的现金收入。
李金池校长深谙经济学之道:让老师为学生着想,靠老师的道德就够了;让老师玩了命地为学生好,那除了多开工资, 还能在学生成绩和老师奖金间建立直接关系。
实际上,这也是衡中崛起时最精妙、争议也 的操作——教育产业化、学校企业化。
当学生的分数直接挂钩老师的奖金,老师就能得到与其劳动强度相匹配的报酬。从激励的视角看,这 会让老师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