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找出取经路上妖怪的出处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372.html
本文转自:文汇网点击视频,看作者本人荐读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对其各种角度的解读也屡见不鲜。《西游妖物志》共30章,聚焦“《西游记》中的动物视角”,按“动物妖精”在《西游记》原著中的出场顺序,细致考证了各类菩萨、取经团队成员、取经路上制造出八十一难的各类魔怪的身世演变及其在现实中的动物原型。全书充满趣味横生的观点交融与文化混搭。《西游妖物志》,赵爽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年2月出版在书中,人神魔,佛道儒,民俗文化、动物科普……“虚”“实”两个世界穿插且互为印证;移花接木、借尸还魂、层叠嵌套、抟土重塑……对比历史版本如元杂剧,分析故事转移、嫁接、人物重塑等演变,一窥吴承恩《西游记》的形成过程。《西游妖物志》作者赵爽作者文思活跃,文笔跳脱,用另类视角品读西游,带来一番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精彩书摘黑熊怪是“熊”是“罴”?黑熊怪,是唐僧遇到的第一个正经的“妖怪”。在收服悟空和白马之前,唐僧在双叉岭遇到的“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只知道见人肉就吃,连唐僧肉都不知道,等级太低。黑熊怪则不同。如来给了观音三个金箍,本是让她在路上找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收服了,用金箍、咒语约束好,做取经人的徒弟。后来,只有孙悟空戴了金箍,而猪八戒、沙和尚比孙悟空本领低得多、也好管得多,所以另外两个箍儿,观音就留为己用,一个套住了红孩儿,一个就套住了黑熊怪。红孩儿是借助三昧真火才几次赢了大圣,而黑熊怪,纯粹是硬碰硬,两次跟大圣打了平手,武功也算一流。黑熊怪在其他方面也很另类,他对唐僧肉没兴趣,而喜欢修道。他周围的朋友:灰狼凌虚子、白衣秀士白花蛇怪,虽都是妖精,凑到一起谈的却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总之是跟修道有关的事。连观音菩萨也喜欢他的黑风山,才看中他做“守山大神”。尽管“黑熊怪”是这么一个“不俗”的妖精,却也有不能免俗之处,那就是“贪”。都是“贪”字惹的祸提起贪念,故事开篇的观音院金池长老,更有代表性。金池长老的“修炼”水平不能算低。近旁住着黑熊怪这样的邻居,还是很得实惠的,“那黑大王修成人道,常来寺里与我师父讲经,他传了我师父些养神服气之术”,所以老和尚活到了岁。可惜,活了那么多年,“侍奉”观音菩萨这么多年,“贪”字却没有戒除。唐僧师徒来到这荒山野岭孤寺借宿,发现这儿的和尚们生活真是有品质:喝茶的器具是“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招待远方来客,备上美食美器、喝点好茶还算是尽地主之谊,就算是炫耀也还有限。单说这位老和尚,出家二百五六十年居然攒了七八百件袈裟,一件一件从柜子里拿出来挂在衣架上,真个“满堂绮绣,四壁绫罗”。够气派,但也很可笑。人,尤其是男人,和尚,又不是衣服架子,要这许多袈裟做什么呢?话说袈裟这物事,本是和佛教一起从印度传过来的。印度的和尚之所以要披袈裟,是因为印度地处热带,一般人都以白衣为主,出家人为了在身份上区别于俗人,才披上了这种“杂色”的袈裟。早期的袈裟以朴素为主,而且必须是多块碎布拼接而成的。中土佛教中的袈裟类似于一种礼服,一般在重要场合穿着,材质上自然会讲究一些。只是出家人本该以修行自律为主,反观拥有十二大柜子、七八百件锦绣丝罗袈裟的金池长老,哪里还是修行的和尚,明明是喜欢炫富的土财主、守财奴。孙行者看不惯金池长老的嘚瑟样,一定要展示一下自家的锦斓袈裟,唐僧则不同意:“莫要与人斗富”。小说中的唐长老,和真实版的玄奘已经很不一样了,是个有不少缺点的“凡人”,不过他在观音院说的这一番话,却很有水平,洞察人心极其透彻:“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人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如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看着有点眼熟不?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也说过类似的话。想当年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孙悟空刚学会“七十二变”,禁不得师兄弟们撺掇,当场就变了一棵树给大家看,结果被菩提祖师一通教训:“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这件事的后果可不仅仅是“徒弟”被“师父”臭骂一顿,还被赶下了山!不得不说猴子是真不长记性啊,上一次是“七十二变”,这一次是“锦斓袈裟”,起因都是猴子的“卖弄”之心。而前后两位“师父”,教训的也都是同一个道理——高调、卖弄容易招祸。其实,孙行者这种凡事要争个高下的脾气,是另外一种“贪”,贪图的是“赢”,以及“赢”带来的“名声”和心理满足。唐僧的直觉是准确的,果然,一见袈裟,金池长老就起了歹心,想要不顾一切占为己有。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表演艺术家程之先生将金池长老的“贪”演绎得淋漓尽致。很多人都熟悉这个段落。老和尚先是借口灯光昏暗,要借袈裟一个晚上回去细看。唐僧不愿意但又不好意思说,孙悟空要显示大方,还是借给了他。然后,老和尚回到禅房对着袈裟直哭到二更。众僧询问再三,他才说,袈裟光看不过瘾,要是能穿上一天,“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间为僧一场!”可惜众多徒子徒孙,都没听明白“师公”的弦外之音,还出主意说可以多留唐僧几天,就能多穿几天了。其实呢,“师公”心里想的压根儿是另外一回事:“纵然留他住了半载,也只穿得半载,到底也不得气长。他要去时,只得与他去,怎生留得长远?”接下来“师公”和“徒孙”的对话,基本上是策划犯罪:小和尚“广智”出主意杀了唐僧师徒灭口,可是——虽然并不了解孙行者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大家却都已经看出那“毛脸雷公嘴”不好惹,未必杀得成;另一个小和尚“广谋”又提出了第二方案——火烧比刀砍要强。于是,全寺和尚半夜起床,一起搬柴火准备火烧唐僧。果然如唐僧所说,“既动其心,必生其计”,贪念一起,观音院瞬间变成强盗窝。不过,老和尚和小和尚都没想到,他们遇到的是不惹事就会死的孙行者。发现和尚们要放火,猴子就上天去找广目天王借来了“避火罩儿”,罩住了唐僧住的禅房,又在房檐上助了点儿风,观音院整个被烧。火光又招来了黑熊怪,顺手牵羊带走了袈裟。经营了多年的“家当”没了,挖空心思想占有的袈裟也没了,对于视财如命的金池长老来说,“命”已经没了,再加上害怕孙行者来索要,只有一头碰死。是“熊”是“罴”?金池的“贪财”有了终结,孙行者的“贪名”却引来了下一个“贪”——本意是来救火的黑熊怪,看见袈裟也起了贪念,不但“拿”回了家,还要大开“佛衣会”。黑熊怪的“贪”又与金池不同,带着点“不拿白不拿”“贼吃贼,越吃越肥”的味道。说实话,老和尚金池长老把袈裟当收藏品,倒也还有些道理,黑熊精一个修习道家的妖精,要佛家的袈裟有什么用呢?黑熊怪的贪性,倒是符合古人对熊这种动物的认知。熊体大而贪吃,所以古书中早就将它与“贪残”联系在一起。先解决一个知识性问题,黑熊怪,到底是哪种熊呢?看起来是没什么疑义的,因为作者一直在强调他的黑,“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斓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黑风王。”搞得行者都笑了:“这厮真个如烧窑的一般,筑煤的无二!想必是在此处刷炭为生,怎么这等一身乌黑?”这么黑,当然应该是黑熊。可是,在回目标题上,又出现了“熊罴怪”。这就有点歧义了。罴,指的是——棕熊。是的,棕熊以北美的棕熊最为有名,美国人以它们为原型创造了不少可爱的卡通形象。其实,棕熊不仅分布在北美,在亚洲、欧洲都广泛分布。真正的棕熊是相当凶悍的,又叫“人熊”或者“马熊”,是熊科动物里体型最大的,战斗力也最强。“熊”“罴”二字在中国的古书中出现得很早,而且常常是放在一起用。《尚书·牧誓》中有:“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氏,也就是黄帝,“教熊罴貔貅貙(ch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貔”“貔貅”是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据说是龙的儿子之一。“貙虎”指的一种长得像狐狸但是又比狐狸体型大的猛兽。从字面意思来看,黄帝似乎是一位驯兽高手,会驱动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做战士,与炎帝打仗,后世也常用“熊罴”来比喻雄师劲旅,与“虎狼之师”是一个意思。还有一些和熊有关的神话传说,比较著名的是关于大禹的。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去“探班”,没想到看见大禹变成了一头大熊,正在推山,涂山氏当场就被吓得变成了石头。治水需要“移山倒海”,所以大禹变成了力大无比的熊,可见古人对熊的膂力的认知和崇拜。吴老先生称黑熊精为“熊罴怪”,应该是沿用了这种自古就有的习惯用法,为了强调这个妖怪的战斗力之强。“黑大王”慢生活“黑大王”的确有着“熊罴”的勇猛,论武艺,他能和孙悟空打个平手,可是,他又不是好勇斗狠一路的。两人一天之中两次交手,都是“黑大王”喊停,第一次的理由是中午了,该吃饭了;第二次打到日头偏西,人家又说天晚了不好打了,明天再打。真是个懂得养生的妖精,他的逻辑是,任什么事也不能耽误吃饭睡觉。不但懂得养生,心还挺大,趁着“中场休息”,把“佛衣会”请客的事儿也安排好了——注意,安排的还不只是事务性工作,怎么布置会场、怎么准备酒席之类的,还写了很多封给各洞妖王的请柬。从后文孙悟空截获的给“金池老友”的一封来看,真称得起文采生动、花团锦簇:侍生熊罴顿首拜,启上大阐金池老上人丹房:屡承佳惠,感激渊深。夜观回禄之难,有失救护,谅仙机必无他害。生偶得佛衣一件,欲作雅会,谨具花酌,奉扳清赏。至期,千乞仙驾过临一叙。是荷。先二日具。这一封以“佛衣会”为主题的请柬,显然不是批量抄写的那种,而是个性化的,单独写给金池长老的。明明是趁火打劫“顺”来的袈裟,却写成了一封大大方方的邀请函,文字功底也是不差。这里插几句关于“佛衣会”的来历。其实,这个“会”最早是孙悟空办的。故事是在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之一“通天大圣”,不但从王母娘娘那里偷了仙桃百颗,还偷了“仙衣一套”“银丝长春帽一顶”,与抢来的老婆金鼎国公主摆酒取乐,名之为“仙衣会”。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经过重塑,“好色”的毛病已全部“转移”出去,“仙衣会”呢,则化身“佛衣会”,出现在了黑熊怪这里,也正好让唐僧的“宝贝袈裟”有个露面的机会。而“黑风山黑风洞”,在杂剧《西游记》中原是猪八戒的住所——对,猪八戒本应是一头黑色的野猪,不过在小说里,这个住处“转移”给了“黑大王”黑熊怪,倒是更搭。继续说黑熊怪。和人打架,还能不耽误吃饭睡觉,还能静下心来写信,急性子孙悟空碰到这样的对手,也是醉了。跳着脚骂确实很过瘾,“你这个孽畜,教做汉子?好汉子,半日儿就要吃饭?似老孙在山根下,整压了五百余年,也未曾尝些汤水,那里便饿哩?莫推故!休走!还我袈裟来,方让你去吃饭!”——可是,人家就是闭门不出,你骂够了自然得先回去,有啥办法?其实黑熊怪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倒是和熊的慢性子有些相关。熊虽然威猛,但是因为个头大,行动算不上敏捷迅速,大多数时候都是慢吞吞的。居住在北方地区的熊,到了冬天还有冬眠的习惯,连饭都免了,一睡几个月。“慢生活”的基本要素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闲下来养养心性,思考思考哲学,这些,正和黑熊精的修炼成果相吻合。连孙悟空都不得不对他的这种修道模式赞一下:“行者进了前门,但见那天井中,松篁交翠,桃李争妍,丛丛花发,簇簇兰香,却也是个洞天之处。又见那二门上有一联对子,写着:‘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行者暗道:‘这厮也是个脱垢离尘,知命的怪物。’”这些,也是观音菩萨能看上黑熊怪的原因——别看他长得乌漆麻黑,可是既有和“齐天大圣”打平手的本事,又有慢慢修道的耐心,审美、文字都不差,“菩萨看了,心中暗喜道:‘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此有个慈悲。”为了将这样一个“人才”带回落伽山加以培养,观音菩萨真是下了本,居然不惜变成灰狼灵虚子的样子,携带孙悟空变的“仙丹”混进黑风洞,骗黑熊精吃下。接下来的事,就交给“仙丹”吧。西天路上,孙悟空多次钻进妖精的肚子,这一招必杀技从不失手,在“黑风山”是第一回试验。“收悟空”“收龙马”“收黑熊怪”这三个连续的故事里,观音菩萨一直都在参与。“收悟空”的时候给唐僧送金箍、传授“紧箍咒”;“收龙马”时不但亲自出面将“龙”变成了“马”,又派落伽山山神送来一副鞍韂辔头。此外还许了孙大圣许多好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更重要的是,还送了三根救命毫毛,到了“狮驼岭”一段,孙悟空钻透大鹏怪的“阴阳二气瓶”,靠的就是它们。而“黑熊怪”故事的“第一现场”居然是——观音院,正像孙悟空和观音耍无赖时所说的:“我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容一个黑熊精在那里邻住,着他偷了我师父袈裟,屡次取讨不与,今特来问你要的。”事情发生在自家的道场里,的确是够讽刺的,作为“家主”,这事更是必须管。之所以有“观音三章”,或许因为观音菩萨是保证取经顺利进行的主要负责人,而此时“取经团队”刚刚开始组建,尤其孙悟空又是一只不好管的猴子,所以菩萨必须多管,“扶上马再送一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