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的金木空间,交汇点新闻“拍客”、主理人冯韬正沉浸在创作之中,随着刨子在木块上滑动,表层的木屑掉落,露出内里,一股原木的清香也弥散开来。除了日常的创作,冯韬每周都要分别前往市内的2所小学和1所初中开展“小鲁班”公益社团课。冯韬笑道:“孩子们学得开心,我自己教得也开心!”金木空间中摆放着不少冯韬的作品,崔志远纪念馆、应县木塔释迦塔、“盐运图”微缩模型等数十个古建筑微缩模型依次排列开来。“咱们这行叫精细木作,制作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必须全神贯注,铢量寸度,斗榫合缝,一气呵成,稍一失误便会功亏一篑。”冯韬表示,要想做好精细木作,制作者不仅要有双稳定的手,更要有一颗足够沉静的心,“这是一次技与艺的考验,更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为了能给孩子们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自年起,冯韬特别在金木空间开设了“小鲁班”课堂,在扬州地区推广木艺培训。冯韬说:“刚开始,绝大部分孩子们都缺少对于材料、工具、工艺的认知,但通过半学期的学习,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构型、切割、锉削等步骤,不用电动工具,仅用中国传统的木工技法,就能打造出独具创意的作品。过程中,那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也会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不小的帮助。”与此同时,冯韬也感觉到,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年,他陆续收到多家中小学的约课邀请函,“小鲁班”就这样逐渐进入了校园课堂。对于课程的安排,冯韬十分上心。“去年,我们为学校安排了亮点纷呈的课程,并针对不同学校,开发设计了3—5个原创作品,贯穿了整个学期的教学。”冯韬介绍道,他设计的拼花杯垫、小恐龙木作卷笔刀、兔子闹钟、木作机器人小摆件等较为实用的作品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更让冯韬感到欣喜的是,其中一所学校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好的上课体验,还特意采购了木工桌。“木工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经得起敲击,并且整体足够稳固。木工桌还配有台钳,这对于很多木工操作来说都不可或缺。”学校的全力配合和悉心安排,也让冯韬对于传统技艺的教学更有信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手艺人和‘守艺人’,我觉得自己生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在社会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