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要去面试一个公司,面试结束后,他把公司的待遇、薪资情况都告诉了我,由于他面试的是电工,上班空闲时间较多,所以我立马去问同事:“电工后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同事说:“高级电工证书”。于是我去跟朋友说:“你上班空闲的时候可以学习,然后考个高级电工证”。朋友回复我:“你不知道吧,我就是高级电工证”。没错,他的确是高级证,但是没想到他居然还跟皮卡丘扯上了关系,他的那个证是“高压电工证”,而且听他说高压证在深圳还不好找工作,但是最让我无语的是,他居然还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纠结要不要在这里上班”。其实对方公司要的是低压工作证,你持高压证过去,已经是与岗位不符合了,而且高压证又不好找工作,但是又是想往电工方向发展的话,只要有企业肯给机会,我觉得就可以去尝试一下,等自己有可以选择的资本或者自己能够去挑选的时候,那么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上了。在我们生活、工作当中,当我们没有拥有这一道门的邀请函时,只要有机会,不管是什么机会,都要抓住它,只要能进去,不管做什么、不管有多辛苦、不管报酬有多少,都可以尝试一下,只有进去了,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发展,才能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前些天,我在日记中提到一点,今年我从事的事业是跨行、跨岗了,工作里面所有的任务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但是,我就这样进来了。在刚面试的时候,秘书对我印象挺好,当问起薪资问题的时候,我是这样回答的:薪资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要出来的,我相信企业不会养一个无用的人,也不会亏待一个有能力的人,我对薪资这块并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够学到东西就好。因为我知道没有拥有谈条件的资本,也没有谈条件的资格,拥有才能的人跟用人单位说这样的话是“谈判”,而我仅仅是不想失去一个机会。谈判是看双方的资本,当没有资格与别人谈判的时候,只有2种选择:接受or放弃,甚至有时候只有一种选择。一旦接受这个条件或者自己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就不应该去说过多消极的话,而是应该去努力提升自己。人生就像一把秤,你的资本多了,你的砝码也就重了,秤就偏向你那边了,当对方的砝码多了,秤也就偏向于对方那边了,当自身砝码不够的情况下,只有努力加重自己的砝码,才能保证自己还处于秤上面。我目的性强吗?的确,我承认是有那么一点。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写了《在稳定中求发展》这篇日记,这也代表着我今年的心态和计划,如果我继续从事以前的工作,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也办法去实现某些目标,所以我选择了“换”。按照自然法则来说的话,我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生存吧!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我跨了行业、跨了岗位,我相信自然界如果要淘汰一部分人的话,那么应该我就属于最容易被淘汰的那批吧!所以这时候最需要提高生存能力,然后稳定下来后,再求发展。也正如我跟朋友说的那样,不管对方待遇怎样,只要能够进去,那么你就努力的在里面发展自己,让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现在有了高压证,那就再考个低压证、电梯证等等证书,只要能够让自己还在这个岗位当中,那就已经足够了。我相信去面试的时候,HR普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离开那个公司”,如果你有面试过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业,里面的HR会更注重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使用一个人的时候会更关心TA是否具有稳定性,毕竟这也是公司考核HR的一个标准。我曾经面试了某教育集团,由于我学历不够、行业经验不够,但是我获得了面试机会,于是我去做了一点小工作,然后带着这点小工作去面试了,面试快结束的时候,我把这份小工作递给HR,她回答说:“你很用心,虽然你的学历不够,而且简历上每份工作时间也不长,但是我们也愿意给你这个机会,但是希望你未来能够稳定一些”。正是因为我得到了HR的这句话,所以后来我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想通了一些事情。有一篇文章《中国年轻人平均每份工作时长8个月》,文章中的数据统计,年轻人平均工作时长为7~9个月,并不像以前父辈那样追求铁饭碗,进去公司之后,就开始追求稳定了。如果在公司里面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提升不了自己的认知、经验,实现不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或者意义,那么没有自己额外想要的东西,谁会去忍受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谁会去接受那些职责之外的工作?谁又会任劳任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