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湿疹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大程度上,高考甚至会决定之后人生走向。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不论之前的成绩到底如何,真正能证明十二年的努力的机会只有高考。也只有高考,提供了寒门学子唯一一次能够与豪门贵子公平竞争的机会。
如今的高考制度,虽不能称得上是完美,却无疑是中国当下最值得尊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年的高考,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一届,也是这场高考打开现如今高考制度的先河。
年,邓小平突然决定,将原定于78年恢复的高考,提前一年。就这样,被搁置长达11年之久的高考,在77年的冬天进行。与此同时,邓小平更是突然做出了一个令国人振奋的决定,将原定的“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四个条件删去一条,更改为“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原定于年恢复高考的计划,为何突然加快进程?邓小平又为何突然更改高考制度呢?其实,所有的一切,还要从邓小平召开的一个临时会议说起。
一、一场会议:减去四个字,加速恢复高考
年8月4号,在邓小平的组织要求下,一场汇聚33位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座谈会,在“北京饭店”举行。
由于这场座谈会是临时决定,因此,被召集的专家学者在收到邀请函时都很疑惑,他们对于这场会议的内容以及参与人员一无所知,甚至是谁组织的都不知道。但是,对于这场座谈会,被邀请的专家学者都没有轻视,都根据邀请函所示的时间地点准时出席。
令这些专家学者大出意外的是,在他们互相介绍完自己身份后,邓小平出现在了现场。这时,受邀的专家学者才反应过来,看来今天这场座谈会并非那么简单。
落座后的邓小平,见众人都比较紧张,便操着一口川普话,宽慰众人说道:“都不要这么紧张嘛,这次的座谈会主要是针对科研教育方面,请你们过来呢,也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大家畅所欲言啊。”
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众人逐渐放松了下来,纷纷提出自己对于现如今中国科研与教育现状的见解,话匣一打开就难以关闭,在谈论到如何提高现如今的教学质量问题之后,话题慢慢地被引向了当时的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众人陷入如何解决招生制度问题讨论的旋涡时,一个极少发言的年轻人一针见血,指出要想提高现如今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从选拔学生这一关入手,接着,更是直接表示,如今的高考制度必须改革,并提出恢复之前的高考十六字原则,即开篇所讲的“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史料记载,这个年轻人,名叫温元凯,作为中国科技大学助教的他,是当时参会的学者们年龄最小的一个。
在温元凯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众人纷纷表示此法可行,而邓小平却陷入了沉默,几分钟过去后,低头思索的邓小平对温元凯说道:“元凯啊,你的发言很值得采纳,但是,我只能采纳其中的四分之三。”
邓小平说完之后,众人纷纷陷入了疑惑中,思索着邓小平说的“采纳四分之三”是什么意思?
就在众人不解时,邓小平接着又说道:“‘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中的‘领导批准’这一条件需要去掉,所以,我只能采纳你四分之三的建议,大家看怎么样?”
为何要将这四个字去掉呢?对于去掉“领导批准”这四个字,邓小平表示,高考,考验的是个人能力,那么多青年才俊,如果被“领导批准”这一条规所禁锢,那么中国的招生质量很难提升上去,更不要谈教学质量。
事实上,“领导批准”这一规定,确实是众多学子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大的阻碍,因此,在邓小平提出将其删掉时,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一致拥护。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因此凸显了出来,高考时间安排在一年之后到底可行不可行?
对于这一问题,武汉大学代表查全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一定要尽快恢复高考,今年完全可以举行高考,不能够拖到明年,否则将会一拖再拖。”
查全性发表过他的建议后,专家学者们为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查全性的建议得到了当时在场的33位专家学者的一致赞同,他们共同提议,党中央和国务院应尽快恢复高考,可适当延续高考举办的时间,但绝不能拖到下一年。
与此同时,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在会议中向邓小平表示,“若是推迟半年招生,在没有其他意外情况出现的情况下,今年恢复高考完全来得及。”
当场,邓小平便作出决定,“若条件允许,今年一定恢复高考!”
霎时间,会场掌声雷动,在场的专家学者甚至服务人员都为之热泪盈眶,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决定的下达,中国的教育现状必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中国的新时代即将来临。
年8月13日,全国第二次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在教育部主持召开。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相关文件。至此,停办长达十一年的高考即将再次进行。
这场临时的座谈会议,邓小平为何要紧急召开?在这场会议之前,中国的高考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恢复高考前
古有寒门难以出贵子:
中国的高考可以追究到古时的科举制度,自古以来,中国就极其注重人才的选拔。
在封建王朝时期,不同阶段,统治者都会不断对选拔人才的方式作出调整。自先秦的“世官制”开始,到汉朝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一个阶段,而从隋代开始到唐朝的“科举制”,可以说是另外一个阶段。
先秦的世官制,完完全全就是家族垄断官位,更不要说选拔人才。严格上来讲,中国的科举制度要从汉朝开始说起。汉朝开辟的察举制,察举含有考察、推举之意,这一制度的目的是让地方州郡、侯国先选拔出人才,而后推荐给中央,在经过中央考核过后,便任命官职。而征辟制,分为征和辟两种,征是中央直接征用社会人才,辟是将已经被地方任用的官吏举荐给中央。实际上,察举大多都被世族大家所垄断,随便花点钱财,打造孝廉的名声便能入中央担任官职。事实情况与开办察举制和征辟制的初衷完全不符。
此外,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更是直接向世人表示,寒门实在是不可能出贵子,普通人家想要入仕做官,可谓难于上青天。
而中国封建王朝人才选拔制度的一大里程碑,便是隋炀帝时期推行的科举制,这也打破了穷人难以做官、贵族一家全是官的无限循环。直至唐朝,科举选拔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一大批真正的人才得到了任用,贫困劳苦的平民也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级的跨越。
然而,科举制度还是存在其自身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隋朝一直沿用的科举制便难以迎合社会的需求。年9月2日,不合时宜的科举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之前的社会来说,文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稳定,因此,科举选拔也主要是针对有文采、智慧高的单方面人才。对于生产力逐渐发展的当下社会,选拔各方面人才,不局限于文科方面是最首要的需求。
今有教育机构难入门: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西方各国的教育方式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教育方式逐渐发生转化。中国各地学校纷纷设立起来,并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新型方式。
与此同时,新型的人才选拔方式随之产生,各个阶段的升学考试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这个时候的家长,也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此时的学校并不是人人都接纳,仍旧存留着男女难以平等,贫困家庭难以支撑孩子上学的不足。
直至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教育状态迎来了又一转折阶段。国家在解放区内新开办了很多高等学校,并将先前接管的旧学府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学校便改善了入学困难、贫困家庭孩子难入学、女子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不足也仅仅是得到了改善,并没有完全解决。
三、恢复高考后
年10月21日,随着恢复高考的喜讯被报道出来,无数个青年才子彻底沸腾,这一刻,意味着他们终于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更出人意外的是,这一次报考参加的人不仅仅只局限于年轻人,因为长达11年的搁置,曾经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们,也纷纷报名参与,不愿辜负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最终,报考人数更是高达多万。
当时的备考期间,书店的书彻底供不应求,甚至有些还未来得及上架就被抢先买走,各种辅导课也是挤满了学生,教室的门口、窗边都挤满了没有排上课的学生。
年12月,高考如期举行,各个年龄的考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纷纷踏入了考场。这一年的高考,足以称得上新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届。
最终,有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功步入大学的殿堂。
邓小平的决定,提前一年恢复高考,从原定的十六字原则中删去“领导批准”这一条件,彻底打开中国知识人才进阶的阶梯,而这一决定,更是直接影响了接下来即将进行的改革开放。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中国之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之后年、年中,人们将77年与之并称为“新三届”,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他们作出的贡献是现如今的后来者难以顶替的。
尽管现在的高考制度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不足,但是,在恢复高考后的几十年里,上亿的有志青年通过高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文章最后,人生征途,请各位珍惜高考这一机会,把握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