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需要故事呢?
一个稍显宏大的命题,却折射了一个最朴素的答案——因为那里有另一种人生,因为那里有我们想要却未能抵达的地方。
每个华灯初上的夜晚,“知音号”上会出现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化身小鞋匠、女作家、名伶和千金等等,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武汉,开启跨越百年的奇妙旅程。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聚光灯模糊了现实与演绎的边界,也照亮了他们的另一种人生。
这群追光远航的年轻人,就是《知音号》的演员们。
白天,他们是如你我一样的年轻人,热爱生活,晚上,他们站在流淌的时光舞台上,变身为最闪耀的城市主角。
29岁的任冲有件很骄傲的事,那就是如果要写简历,他只用写一行字:
年进《知音号》,担任演员至今。
六年前,筹备中的《知音号》在各地招募演员,武汉传媒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大四学生任冲,在沌口附近的一个车间里参加了面试。面试他的人,正是给《知音号》描画蓝图的著名导演樊跃。
任冲永远记得自己面试时那双发抖的腿,更不会忘记第一次走进那艘大船时的怦怦心跳。
与知音号一同起锚航行、靠岸停泊,任冲化身舞池主持人范保罗,见证这条船上的芸芸众生、悲欢离合,“每天都能看到长江,看水涨水落,每天都能看到人生,上船、下船、相遇、告别。”任冲说,“这不很有诗意吗?”
他毕业时曾想过做金融,因为不觉得武汉能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安放演员的梦想。但结果,他竟然找到了。
风景和情感的交融,让在知音号工作变成了一件很奇妙的事。
而与观众不断的相逢和告别,也让感性的任冲说自己更“坚强”了,“毕竟看到那么多次的相逢和离别,总会让人变得淡然和开朗。”
在船上,周子捷饰演一个“无名船客”,却也有满满成就感。
说“无名”,其实只是这角色无需向观众重点介绍。周子捷饰演的舞池客人本名“周沐”,他和夫人一起从外地登船返回武汉,在舞池与老友们相会,谈谈当下时局,说说一路风尘。
首创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的《知音号》,要求演员既能待在角色里,又能和观众有些互动交流,这项本事,当下的周子捷已然驾轻就熟。
参与演员招募时,他没想到自己会待这么久,“当时还年轻,总觉得不会很喜欢这种复古的风格。”当时的周子捷梦想毕业后去演音乐剧,去当影视演员,结果上了船,一开演,他发现原来复古这么高级。
除了演员这个职业本身带来的满足感,《知音号》作为武汉文化名片的独特意义,也给了周子捷极大的成就感,“我们是很多外地游客甚至重要外宾认识武汉、感受武汉的窗口,所以这份工作,还给了我精神方面的享受。”
他抬手指向舞池上方巨大的水晶吊灯,“而且,这条船真的很好看啊!”
对29岁的柳梦青来说,《知音号》最重要的意义是“回家”。
在成为知音号上的“小玉兰”之前,柳梦青是演员龚俊的同学。从东华大学表演专业毕业后,她守在上海拍了一年戏,也常奔波于杭州、横店等地。
特约演员的戏份不多,还常常得在凌晨3点起床。妈妈心疼她在外漂泊,听说《知音号》在招募演员,就给她打“回家来吧。”
柳梦青还记得自己的入职时间:年7月16日,“在外面漂着的时候特别想家。上海很潮,总感觉自己浑身湿气,但又忐忑——回武汉能干嘛呢?还能继续我的专业吗?”
结果,知音号稳稳地接住了她。
她没有因为“回家”而被迫放弃专业。在船上,她演过甄姨妈,演过船尾的孕妇,最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