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怎样的友谊戈尔巴乔夫和他的西

#戈尔巴乔夫去世#

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在俄罗斯,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苏联解体的,几乎都不怎么待见他,甚至有时候能说得上是非常反感和记恨。

戈尔巴乔夫那一系列骤雨般的激进改革和最后关头的选择,不但没能给他在国内带来什么好名声,相反,让他变得两面不是人,谁都不讨好。

在保守派眼里,他是国家的摧毁者,是叛徒;

而在自由派眼里,他沽名钓誉,贪慕虚荣,改革不彻底、不公平。

特别说明问题的,就是年的俄罗斯大选。

当时,才60多岁,精神头很足的戈尔巴乔夫,还想要再搏一把。

但结果却相当尴尬,甚至是颇具羞辱性的,这位前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得票率,竟然只有区区0.5%....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西方经济学家指导的“休克疗法”的“治疗”下,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们经济都陷入了大崩溃,货币雪崩式的贬值。

其中最惨的,当属“二毛”乌克兰,年的时候,竟然出现了通货膨胀率达到%的“世间奇观”。

这时候,“大毛”的卢布的贬值速度,也是异常惊人的(看下图)。

卢布对美元贬值变化时间表——卢布原本是长期高于美元的

整个独联体各国,大量来不及兑换美金的民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辈子的积蓄沦为废纸,迅速、直接、毫不拖泥带水地变成了叮当响的穷人。

俄罗斯人拿到卢布,不是去黑市上兑换美元(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就是疯狂地买物资——这之间不能有片刻迟疑,因为物价每天都在变化。

很显然,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俄罗斯的物资供应比苏联时代还紧张,但价格却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水平了。

原本,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水平还是相当丰厚的。

老戈做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时候,工资是卢布。后来,他的退休金被定为了卢布每月,比“上班”时还翻了一倍。

相比戈尔巴乔夫前面那两位死在了任上的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给自己定的工资也是卢布/月。契尔年科的工资是卢布/月。

所以,卢布在苏联解体初期,虽然已经有了贬值的趋势,但仍旧算是一大笔钱。

悲剧的是,没出两年,戈尔巴那卢布的高额退休金,就只能换10美元不到了。

而且,原本叶利钦承诺配给他的勤务人员和防弹专车等“前领导人特殊待遇”,也被逐渐收了回去。

老戈最终接受了现实——如果再不想点办法,非得饿死不可了。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的“好友”们,专注——搞钱。

就这样,靠着消费一个早已不复存在的苏联,老戈过上了比一般退休高级干部要强多了的生活。

特别是年大选失败后,老戈开始频繁接受西方媒体采访、出国演讲,接受了数不清的“国际大奖”和来自于欧美世界的勋章。

更广为人知的是,他还客串了70多部电影,在每部电影里——自己扮演自己。

电影《咫尺天涯》里的戈尔巴乔夫

像下图,是德国著名电影《再见列宁》中,戈尔巴乔夫饰演的自己正在参加东西德统一谈判。

另外,他还主演了必胜客、LV这些“资本主义品牌”的宣传广告。

这是年,付给了老戈万美金出场费的LV广告,车窗外的背景,是望不见尽头的柏林墙。

往那里一坐,摆个姿势就万。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用着资本主义世界的LV包,外面是破败的柏林墙——这些东西搞在一起,怎么品,都带着一股子宣扬资本主义胜利,羞辱苏联的味道。

以至于当年的BBC曾这样评论:“戈尔巴乔夫和柏林墙,一对完美的组合,他旁边的LV皮包却显得有点多余。”

被西方粉丝簇拥

要说作为一名过气政客,老戈为何总能掌握如此么优质的“国际资源”,这自然离不开他在欧美圈子里那个“大好人”的长期人设。

最先建立的,是跟英国政客的“真挚友谊”。

笑容满面

年2月,在苏联最有希望的改革者,安德罗波夫主席的的葬礼上,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见到戈尔巴乔夫。

对于经历了漫长“老人政治时代”的苏联来说,才50出头的戈尔巴乔夫无论是在苏联还是西方世界,都让人感觉非常新鲜。

葬礼上,撒切尔夫人对这个“年轻的”政治家的第一印象(她比老戈大6岁)就非常好。在她后来的传记中,曾经回忆了两人首次见面的情形——戈尔巴乔夫彬彬有礼,并很绅士地邀请她和自己进行单独会谈。

结果,这二人首次见面,就在小屋里谈了两个多小时。

至于具体聊了什么,至今也没解密,但肯定的是,这两个总共手握了数千枚核弹头的领导人,相处得非常愉快。

当年,英国方面向老戈发出了邀请函。戈尔巴乔夫不顾外交部的极力反对,坚持访问了英国。

即将上任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要去访问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很不寻常,也恰恰说明,戈尔巴乔夫是在有意亲近西方。

在唐宁街10号,撒切尔夫人以最高规格接待了他。

随后,撒切尔夫人又带着他去了自己的别墅搞了长达五个小时的接风宴。

莫斯科两小时+伦敦五小时,让这两人建立了“老友一般的关系”。甚至,撒切尔夫人回忆录里还说过这样的话——他(戈尔巴乔夫)非常正直和富有魅力,是我除了丈夫以外,遇到过的最重要的男人。

截止到年,这二位总共正式会面了七次,每次都相谈甚欢。

即便在阿富汗和德国等敏感议题上,双方仍旧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却并不妨碍他们的“私人友谊”。

在冷战最后的岁月中,戈尔巴乔夫和这位“英国大姐”,保持着频繁的信函往来。

那么,有了撒切尔夫人的这层关系,西方阵营的领导人们也纷纷开始以各种渠道,尝试跟老戈碰头,互相走动来往。

都很开心

年12月,撒切尔夫人前脚刚招待完戈尔巴乔夫,后脚就去美国访问了。

她很认真地跟美国总统里根大哥说,这届的苏联领导人可以打交道,戈尔巴乔夫人不错,找个机会你俩也碰个头吧。

于是,在“英国大姐”的张罗下,年1月19日到21日,在日内瓦,75岁的里根和55岁的戈尔巴乔夫第一次见面。

首次,他们谈了两个小时,气氛友好。

但双方都觉得没聊够,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又连着谈了两回。

互相对峙的美苏两国最高领导人,三天连续三次会晤,这在当年的冷战大环境下,确实非常难以想象。

看这小眼神

到了年,戈尔巴乔夫访问华盛顿,受到了盛情款待。

期间,里根和第一夫人南希邀请了老戈夫妇来自己家的庄园,两对夫妇相处得非常愉快,光看照片的话,简直也说得上是“密友”了。

在华盛顿,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了意义重大的《核裁军条约》。

这是苏联在核裁军问题上,对西方做出了一个重大让步。

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是在短短三年里,里根和老戈巴往来了40多封信,而且,许多信都是手写的。

就这样,在“英国大姐”和“美国大叔”的影响下,戈尔巴乔夫愈发觉得西洋的月亮就是圆,意识形态立场开始明显动摇.....

同时,老戈跟当年的里根政府的副总统,老布什,也建立了“意想不到的友谊”。

真的好开心

年东欧剧变的时候,老布什已经接替里根成为了美国总统。

柏林墙倒塌几周后,老布什宣布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随后,西方多国都紧跟“大哥”,声明支持苏联“改革”。

在当年12月举行的马耳他峰会上,两个人更是如好友般握手拥抱,共同宣布了.....冷战结束。

次年,老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后来,戈尔巴乔夫曾公开赞扬老布什对“这一历史性成就”的贡献,并对记者说:“他(老布什)是一个真正的搭档。”

只是....这两人搭档干了什么呢?

携手摧毁并埋葬苏联?

三个好基友,里根大戈尔巴乔夫20岁,老布什年长戈尔巴乔夫7岁

苏联垮掉后,戈尔巴乔夫频繁飞往美国和老友们会面,有时候,还会顺便挂个沉甸甸的勋章回去。

年,美政府为老戈颁发“自由勋章”,老布什前来热情捧场

除了各种回忆“苏联往事”的演讲、签名售书,私下里,老戈不是在里根的农庄聚餐,就是在布什的生日庆典上见证这个二战老兵的跳伞“英姿”。

最终,他还受邀作为贵宾,参加了上述美国前总统的葬礼,依依不舍地送别了这两位“帮忙埋葬苏联”的美国政客兼自己的私人好友。

和老布什的最后一次见面

里根是他的“忘年交”,老布什是他的老朋友,撒切尔夫人则视他为除丈夫外最重要的男人。

退休多年以后的相聚

不仅如此,后来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跟老戈关系也相当不错,还有诸多欧美政客和企业家们,都对他极尽溢美之词。

有人做过统计,戈尔巴乔夫平生共获得多项国际和各国颁发的奖项。

作为一个前国家领导人,这一成就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最后,说说年,老戈给必胜客拍的那个广告:

老戈带着小孙女去必胜客。

人们看到戈尔巴乔夫,感情都很复杂,开始议论起来。

老人说他把国家搞成了一团糟。

年轻人说他带来了机会和希望,

最后一位大妈乐观地打圆场说——“起码他带来了必胜客!”

于是,众人大笑,一起向他致意。

俄罗斯人吃上了必胜客、麦当劳,这确实多亏了老戈的努力。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前不久,上述“西洋快餐”却又陆续撤出了俄罗斯市场。

而这位把必胜客带给俄罗斯,并亲自为其打广告的人,竟然也在这个时候,黯然离世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