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现场,不少公民前来旁听。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银川12月20日电(记者艾福梅、马思嘉)23岁的敬素君是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硕士,课余时间她会去法院旁听庭审,或者在宿舍观看庭审直播。
“我以前觉得法院壁垒森严,普通人难以接近,现在旁听庭审却成了我重要的学习渠道。”敬素君说,观看庭审让她“零成本”从律师、法官身上学到不少经验,比看电影还有意思。
尽管法律与人们息息相关,但去法院旁听庭审仍属于“小众”爱好,不少人并不了解流程,也很少主动旁听。今年10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行业权威报刊《人民法院报》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最强法院约会攻略”,各地法院官微纷纷转载,颠覆法院“高冷”形象,引起9万多次讨论。
根据“约会指南”,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只需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搜索附近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信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件,在审理当天携带身份证和男朋友或女朋友,顺利通过安检就可旁听;若是单身,不愿去现场“找虐”,也可打开中国庭审公开网,宅在家中观看庭审实时直播。
庭审观摩后,法官与学生互动交流。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在其官方微博上转载了这条“约会指南”。“吸引更多人观看庭审,目的就是以公开促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让公民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维权。”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法官杨瑞说。
杨瑞介绍说,以前庭审也会录像存证,但即使是当事人要查看光盘,也必须带身份证前往法院申请,而现在任何人都可在网上观看依法公开的庭审直播、点击已播出过的庭审视频、查阅裁判文书。
去年,第一次在直播环境下审理案件,杨瑞还有些紧张,特别注意着装、言辞和礼仪,如今,常态化的庭审直播已让严谨成为习惯。她自己也经常在网上观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庭审,学习审判技巧,了解最新司法信息。
中国庭审公开网作为中国人民法院第四大司法公开平台,于年9月上线运行,截至今年10月,已实现全国家法院全接入、全覆盖,总访问量超过亿人次,单日最高直播量超过场。
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雍东华说,因工作繁忙等原因,来法院旁听的人不多,但网络直播大大提升了参与度,公众有法律诉讼需要就可在网站上查找类似案件。目前,宁夏29家法院已全部接入中国庭审公开网,银川市两级人民法院今年截至目前已直播庭审场,点击量万余次,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裁判文书百分之百上网。
“最初裁判文书上网时,存在不够严谨的问题,如今裁判文书质量在公众监督下不断提高。”雍东华说。
为了让法律的阳光照进更多人心中,中国各地法院妙计频出。今年“双十二”期间,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变身“带货网红”,在以幽默风格进行司法拍卖的同时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法官背着国徽攀高山、过索桥、钻老林,只为向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在法院开放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法院监督审判工作。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雍东华说,为提升司法透明度,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开通了官方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185.html